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4-10-15 20:44 编辑
故事开始于男主宁愿坐牢也拒不执行对妻子的赡养,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妻子贝蒂不是个坏姑娘,除了对丈夫的风筝疯狂而又荒唐的嫉妒外,而丈夫赫伯特行为优雅、举止大方,有很好的工作,没有任何经济问题,无论如何都不是个傻瓜,事实上他的聪明程度还要高过平均水平。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只要一想到她的日子有多难熬,他就是坐牢也开心”?
他们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来看看赫伯特的童年吧:
“不是你爸爸跟我结婚,是我跟他结的婚。”母亲的一句话,彰显家庭地位。
这个家里她就是独裁者,她对她的丈夫、她的儿子的生活细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包括就餐礼仪,细化到要求他“端起茶杯喝茶时要把小拇指跷起来”,当儿子表示不解时,她说,“这个用不着你操心。就是该这么做。”
想到一个词没有?是的,就是:掌控欲。
在桑伯礼太太的严格管控下,赫伯特按部就班活着,按部就班工作,成为了一个妈宝男。被安排的人生舒适也安稳,由始至终都从没忤逆过母亲。
但,谁的内心没有点儿叛逆呢,被掌控的人生,总也想掌控点什么吧?
于是一个道具,“风筝”出现了。与其说,风筝代表自由、理想、高飞,不如说,它是被掌控的赫伯特唯一可以掌控的对象:
“当赫伯特眼看着它越升越高,感觉到它拽动手里筝线的小小拉力时,他真是激动万分、陶醉不已”;“他非常善于估计和利用风向和风速,能娴熟地掌控他的风筝,做出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有时候赫伯特,现在已经是个十六岁的大小伙子了,会向另一位放风筝的好手发出挑战。他会施展策略,故意使他的风筝迎风追上对手的风筝,让自己的筝线跟对手的搅在一起,然后突然猛地一拉,将对手的风筝带下来”。
赫伯特没有意识到的是,看似他在掌控着“风筝”,事实上,他的母亲利用他掌控“风筝”的执念继续掌控着他。
所以年轻的贝蒂怎么可能斗得过?
赫伯特没有和母亲商量擅自带女友进门,桑伯礼太太要捍卫对赫伯特的控制权,自然各种羞辱贝蒂并将她驱逐出境。并不是贝蒂真的有多不好,更不是若桑伯礼太太说的,“像泥土一样粗俗不堪”,她错就错在让赫伯特违逆了他的母亲。
赫伯特为了爱情决意反抗了,看起来倒是走向新生的一次机会,然而,始料未及的是,他的妻子贝蒂依旧是想试图掌控他的,贝蒂同样也认为“只要花上一点时间,一定能驯服他(赫伯特),让他服服帖帖的。”
这真是巨大的悲剧!
一场争夺控制权的拉锯战打响了。
结局在意料之中:贝蒂太年轻了,她对赫伯特的了解,怎么比得上掌控了儿子二十几年的母亲?桑伯礼太太只撂下一句狠话,“如果你娶了那个女人(贝蒂),你就没有资格再来放我的风筝了”,就足以让儿子在婚姻中遭遇挫折稍感失意时转而投靠。
婚后的经济重担全部压在赫伯特身上,巨额风筝的诱惑让他欲罢不能,而贝蒂的敏感多疑和掌控欲就成为了导火线,最终赫伯特如他母亲所愿,弃了贝蒂回到原生家庭里:
“……他就像只小狗一样,安安稳稳地待在那个为它特制的舒适篮筐里;他的衣物、鞋袜自有他妈妈帮他洗刷、修补,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他妈妈提供给他的食物,都是他一直习惯了的而且是他最喜欢吃的东西……”
贝蒂没有经济来源,想要高质量的生活,就得拿回赫伯特的控制权。她自然不甘心失败,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哀求赫伯特,进而至于歇斯底里拍门、砸窗户、辱骂,直到最后毁坏了赫伯特的风筝——这可真是疯狂,她大概以为没了风筝,他就会回到她身边了吧?
殊不知赫伯特宁愿坐牢,也不愿意再给贝蒂一分钱。这便是故事的开篇。
有人认为,这是男主伤透了心,采用两败俱伤的极端打法;还有人说,赫伯特看透了这一点,在家会受到母亲控制,结婚后受妻子控制,还不如在牢里待着更自由。
我其实有个很匪夷所思的想法,他或许就是失去了对风筝的掌控,转而通过不拿瞻仰费来掌控贝蒂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