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36
|
奶汤蒲菜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琳琅 于 2016-11-25 21:04 编辑
有一次,闺蜜请客吃饭。她非要让我尝尝大明湖的蒲菜。 苏东坡曾说过:“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闺蜜援引此佳句,借题发挥说:“奶汤蒲菜名列济南汤菜之首,不去尝尝,咱们就是“不喝此汤辜负肚”了。” 我并没有见过蒲菜的真容。听闻此说,兴趣陡生。 闺蜜原本是读书之人,她朗吟到:“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哦,原来《诗经》上对蒲菜早有记载。蒲与荷相隔不远,还是亲密搭档呢!大明湖的荷花名满乾坤,湖内盛产蒲菜也就不足为奇了。 奶汤蒲菜上了桌,我迫不及待夹了一块,果然鲜香,味如嫩笋。看那奶汤,清亮亮的乳白色。我顾名思义,以为是店主加了牛奶在汤里。 舀一勺入口,细品之下,方觉髓香沁骨。原来此奶汤不是彼奶汤,而是大骨头熬制的高汤。骨髓融入汤,汤色变白,可不就是乳汤么? 奶汤的营养自不必说,单这蒲菜在济南也有“美蔬”之名。强强联手,完美结合,无怪乎奶汤蒲菜成为济南汤界翘楚。 在和闺蜜絮叨中,我才知道这蒲菜,就是蒲草的嫩茎。 我一下子想起故乡的蒲草来。原来,不是未曾见过蒲菜,而是“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时候,家乡有一大片苇湾。湾里长满了芦苇,蒲草就杂生其中。看来,彼泽之陂,不仅“有蒲与荷”,还“有蒲与苇”呢! 蒲草的叶片有一定的厚度,不像苇叶那么单薄。老百姓常用蒲草编蒲窝。蒲窝就是蒲草鞋,是下雪天穿的。穿上笨笨的蒲窝去踩雪,雪咯吱咯吱响,煞是动听。小孩子深谙此道,亦有此好。每逢下雪,就踩上蒲窝往外跑。 蒲棒既是蒲草的花朵,又是蒲草的果实。蒲棒擎在蒲草丛中,颜色棕黄,很有个性,像身着铁甲的将军们,威风凛凛守护一方水域。 小孩子喜欢折下蒲棒玩耍,当成“棒槌”,打蒲棒仗。打来打去,团结一致的“棒槌”开始解体,散如飞絮。蒲公英的种子也是轻飘飘的,不知道蒲草和蒲公英有没有裙带关系。 农村人憨厚,好东西在眼前不知道享用。反正,在我印象里,家乡人从没吃过蒲草的嫩茎。甚至连采摘的想法都没有。 其实,蒲菜属于奢侈菜。采摘下来,要层层剥皮,留下小部分可食用。这大概也是粗枝大叶的老百姓不看重蒲菜的另一个原因。 现在世面上,不光是野生蒲菜,听说也有人工培植蒲菜。如果有一天,看见大明湖的野生蒲菜在叫卖,我一定毫不犹豫买下一把,亲手做羹汤,先遣家人尝。 再次套用苏文豪的话,这叫:“不到明湖辜负目,不食蒲菜辜负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炉萱 发表于 2016-11-25 15:58 手机不能传照片哈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楚天风云 发表于 2016-11-25 23:40 我也就吃过一次呢,也不是很香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炉萱 发表于 2016-11-25 23:24 过了规定时间就不能编辑了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好的,旧作有100多篇,都是上过报的。不嫌弃,俺就抽空来玩玩。这里没有任何纠纷,挺好的。呵呵
我这人,怕事,也不想惹事。要是有人不喜欢俺,俺就识趣滴不来。只要欢迎,隔三差五来嘚瑟,呵呵。 | |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楚天风云 发表于 2016-11-26 21:47 那就好!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