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们中国几千年博远的汉字文化比作大海的话,我认为诗歌就是一股涓涓细流,穿过森林,闯过沙漠,越过山石在广袤的华夏土地上滋润着每一个喜爱它的诗者。
我平日里喜欢写写画画,有时候就好似着了魔似的,不写几句心里会有一种虚度时光的感觉。年前,刚把一部小说完稿,心里空荡荡的,不知道下一步该写什么了。恰好,一个叫做远山的朋友把我拉进了诗歌群,看他们写诗谈论,自己能学到一点知识,顺便也捎带上几句所谓的诗文,心里也就觉得有文字陪伴的日子还是蛮充实的。
诗歌群很多,各有风采,就好比是史书上记载的各路诸侯一样,扬刀驱马旌旗猎猎,目的是为了能拥有一个正统意义上的玉玺在手,号令天下,一统江湖。说起来我们会觉得是个笑话似的,但是你能说我说的没有一点点道理吗?我感到我的话能戳中 某些人要害,那个要害深藏在不可触摸的底线之上,内心的狂野与宁静只有自己懂得,有时候只是我们不愿意表白的太清晰罢了。
我们都在渴望别人能认可自己写的东西,我们也都希望自己写的东西能引领一个时代。虽然有时候梦想太遥远,我们的想法有点幼稚,但是没了梦想没了所谓的追求,我们在老去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有些小小的遗憾!我们在精神世界里连向子孙们炫耀的资本都没有了,还活个什么劲!
对于每一件事物的理解,仁智各见,不必强求对方屈服于自己的论点之下。写作诗歌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文思,想让大家欣赏是为了给大家带来内心的多重情绪释放的分享,争长论短倒是有些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的的节奏了。
写了几个月的长短分行诗句,悟出了一个我认为的道理,诗歌的表述也就是你内心那个情绪点的爆发。我把它详细到一个物理上的核变过程。诗眼就是原子核,它所产生的能量,对于某些人有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对于有共鸣有相同经历的人来说,就是一场不小的波动。不用在乎它的影响范围,只要能对朋友对社会有那么一点点触动,你就应该感谢你这颗真心没有背叛你的选择。
我们单从从文字上不可能真正的理解一个诗者写这首诗时的目的,但是最起码的诚意还是要有的,不然硬生生拼凑写出来的就是空泛无味的,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假或者秀一下临时灵感。我不是一个细腻的人,骨子里总有一种狂野在冲动,而我有时候又刻意隐藏这种真实,导致最后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堆砌遮掩,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表达的东西是不是真实的流露。
我加了十来个诗歌群。有刺客 ,斗诗,大西联,桃源,金子心,荒原,暗月等等。每日里闲下来的时候,看看他们的作品,看看他们的言论,有益而无害倒是真的。
人有性格,是天生俱来的,诗有风格,每一个爱好诗歌的人都有权利来选择适合释放自己内心热量的一种。幽默讽刺,抒情调侃,直白婉转,豪放扭捏,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是了。
走在大街上,一群普通人中,如果突然你发现了一个穿戴另类的,你会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的。猜测,好奇,都是难免。 在诗群中我就发现了几位这样的诗者,如果把他们比作星星的话,那么,我会觉得在诗歌的夜空中,他们闪烁的光彩你应该能看得到。
有一位诗歌群主他这样说道,如何让现在的诗歌更有质感更有生命力,是诗人应该考虑的问题,谁都不愿意制造垃圾,当我们回头看看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值得收藏的又有几首?诗歌是冷静的哲学的,理性的,那一种诗歌所带来的感动可以是有刀片一样的阳光分割冰块式的触感,而不需要你怦然心动或者激情四射。
我不认识这位对诗歌有着狂热激情的文友,只是在聊天时别的朋友给我做了引荐,说你写的东西应该让他好好地批一批,对你会有长进的。我不敢冒失打扰人家,心想着自己先慢慢了解一下再说。他的风格多变,总是在犄角旮旯里能找到一些词汇,并且能轻描淡写的把你想得到的那一种情怀给描述出来,词语也不华藻,逻辑很是清晰,让人一看就能很快地融入到他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我随意找来一篇他写的小诗,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橡皮泥
大约几十个人
安安分分地站着
仿佛历史在这一刻将要重新开始
或者他们将要去执行
某种使命
只见他悄悄地
把腿挪到身后
趴下来
随意地吹出一口气
有些人就倒下了
我看了之后,心里涌上来的 第一念头就是他是在描写现在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悲哀。现实中我们都是被各自制度所约束的橡皮人,身不由己地去做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我们都渴望是那些不被吹倒的人,也渴望是诗中那个趴下来的他,可以随心所欲的去指挥一切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我从诗歌里读到的也不仅然是作者的哀叹和无助,还读出了他心中的那份对某种事物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
这个群主80后生人,戴着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却偏偏喜好自称贫道。
这个自称贫道的人唤作杨四五,提到他我就想起了下午在群里一个文友的谈话,我说我是黄小仙和杨四五的粉丝,那个文友说谁的粉丝不重要,重要的还是拿出自己的水平,眼拙水平低能读什么,好的作品也被糟蹋了。其实我想回击这种对话的,后来想了想,以德服人是重要的,不必和这些年轻人较真。我也说了水平低不代表我们没有追求,不代表我不热爱他们所热爱的文字表达,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抹杀我们写作的激情。
“杨四五的诗有的人真的没有读出名堂。”这句话出自西联群一个管理之口。我明白他们所说的意思,打个比方反过来讲,什么样的诗歌才能读出名堂,什么样的人才能配得上读你们的诗歌?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们有空来和你们闹这些游戏?虽然我们都还算不上文人的称号,可是文人们的那些臭毛病倒是沾染得我们装模做样的,看谁都不如自己。呵呵呵呵。讥讽嘲弄其实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在无形中各自形成了所谓的圈子,群体,用一些自身的优点来对比外来者的缺点,这是一个通病,我相信我也支持杨四五的一些诗论观点能把这种病调理到正常状态。
他们总是说拿作品说话,其实没必要这么严肃的。每一个喜欢写作的多少人都会侃上几句 ,对自己口味了就说不错,和自己风格冲突矛盾了就会嗤之以鼻,我们不必如此的低看某一个人或者高看某一个人,有时候说不准他还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也未尝不可。
我的转身不代表我的退让,给你留个美好的背影也是我的初衷!
在写这个随笔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在为这个题目发愁,一开始我用了诗歌争锋这个名字,网友说什么争锋辩论,有哪一个能拿出整套的理论来说服大家伙,全都是闲得没事瞎扯淡了!我也知道我起得名字有点空虚高大,不是那么的切合实际,于是就想到了现在这个标题,一开始是用了踏入,好像一个比较正规而又守规矩的孩子踏入学校一样显得正式,之后仔细想了想,还是用趟这个字比较适合我现在在诗歌群里的存在状态。趟入这个激流,反映出现在的我有点心里没底,或者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小心行进的感觉。
逛遍了几个诗歌群,一开始就把我吸引住的是一个叫做黄小线的文友。他的简介里是这样介绍自己的--------生活爱好者,对生活既悲观又开朗,写诗是一种自由的冒险行为。最开始和他交流是在一场他和别人的理论中,语言风趣幽默而又不失犀利。我贸然单窗给他留言,没必要和那种无聊的人较真,他回答说,自从出道以来,舌战群儒已是寻常事,从未失手,这一次也是话赶话闹着玩了。我佩服他的勇气,也相信他肚里如果没货,也不会随意吆喝的。
诗歌群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同题诗歌,当刺客群里面随意出了一个写小蛮腰的题目时,我看到了第一个交卷的黄小线是这样来描写的------
姑娘呀
你去别处吧
这里没有
合适你的衣服
往前三百米
是童装批发市场
尽管我知道这是他的随口之言,但是从一开口就能让我发笑的言语中,我读出的不是他的随意调侃,而是看到了一副别有风趣的画面,什么意境物像之类的写作技巧等等要素,在这里统统没有,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直白对话,让你去想象那个扭着胯的小姑娘是如何摆弄她的小蛮腰的!
后记----------以上碎言是初入诗群时感慨几句,未能写完的原因是诗群里太多的争吵以及针对性的个人攻击辱骂让我打消了写下去的念头,现在只保留几个清净的诗歌群,其他的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好到此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