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黄梅戏情结
今天翻公众号,翻到科大图书馆的英才论坛里在寻找黄梅戏爱好者,我一激动就点进去看了一眼。哇,居然请到了黄新德老师来讲课哦,小时候,我最爱听他跟马兰唱的《海滩别》,到现在还是KTV必点的曲目之一。
我从小长在邻近徽州的池州市石台县,地域原因,那里几乎人人都能哼上两句黄梅戏。我住的乡镇府大院隔壁就是一个黄梅戏剧团,他们常常在乡镇大剧院里演各种黄梅戏,每次都座无虚席,还夹带上好多条长板凳。
每天早晨,我都会在咿咿呀呀的莺啼燕转声中醒来,来不及刷牙洗脸,就溜到剧团的大铁门旁偷看这些画里下来的叔叔阿姨们练功吊嗓。这个阿姨的眼睛可真亮,一看起人来,像是能看到你心底里去;那个叔叔踢腿踢得好高啊,都能触到自己额头了;还有个阿姨头发又黑又长,能盖住屁股,看着她站在院子里头迎着光一下一下地梳头,心里有说不出的舒坦……
很快,叔叔阿姨们出来打饭了,经过我身边时,那个长头发阿姨捏了一下我的脸,哎呀,好香的雪花膏味儿,我就这么痴痴地跟了她一路,直到饭堂门口。
慢慢就跟他们熟稔了起来,他们很喜欢嘴甜又乖巧的我,每次去,不是给我塞把糖,就是帮我梳个小辫儿。
我到现在都记得他们自己动手做鬓花的情形,拿一团毛线,在手指上绕成寸把长的圈,拦腰密密捆上几匝,再拿小指头拨散开来,就是一朵漂亮的鬓花,再挂两根珠坠子,别上黑卡子,往耳边这么一夹,像活了一样。
还有自己做凤钗的,用细铁丝先弯出形来,然后拿丝线一圈一圈绕上去,再贴上亮晶晶的贴片,有些地方小孩子的手指能伸进去,我就帮着一起绕,做好了一起欣赏,我在台下指着女演员头上的钗激动地对小伙伴们大喊:这是我做的,这是我做的。甭提多有成就感了!
有一回,台上临时要牵个孩子,本来一直都是一个演员阿姨的女儿来演的,那天不知怎么她没来,我就被钦点了去,帮我梳了丫环髻,还上了妆,小脸颊两团红通通的胭脂,眉心点了颗美人痣,嘴巴也涂红了,我心慌慌地跟着大人们一路从舞台这头走到那头,还没回味过来,就下场了。晚上回去,死活不让妈妈给我洗脸,睡觉都舍不得躺下。
后来我转到县城去念书了,就再也没见过他们。可骨子里对黄梅戏的热爱已经根深蒂固了,电视上一演黄梅戏,我就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哼,居然也能哼得像模像样,学校联欢会上还敢上去唱上一段。
那时电视上常常放黄梅戏电视剧,《女驸马》《孟丽君》《龙女》《风尘女画家》,我看得如痴如醉。那时还不流行追星,只知道爱看爱听,知道黄新德老师其实是参加工作以后了。认识了一个学过黄梅戏的姐姐,她说黄新德老师是黄梅戏界的青山不老松,不仅戏好,为人更是德高望重没话说。我回来百度了下黄老师的资料,发现居然这么面熟,小时候看过的好多黄梅戏电视剧里都有他。
缘分了然,竟然让我跟他有了近在咫尺的接触机会,好幸福啊!赶紧跟图书馆的老师们联系报名,哈哈,我终于可以现场聆听黄新德老师的黄梅戏啦,谁能比我更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