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小蝶 于 2022-12-30 12:55 编辑
“指甲花”是它的俗称、别名。它的正式学名叫:凤仙花。
我不太喜欢学名,总觉得涉嫌矫揉造作,远不如“指甲花”来得质朴。文友小二就很毒舌,评说:觉得这花名,透着一股风尘味。风尘不风尘的,另说,毕竟各有各的感觉。但,或许能够说明:这么矜贵的名字,给了最普通的花儿,多少显得不太匹配?
认真考究的话,其实冤枉了它,“凤仙花”这个名字的起源,是在它的花型上: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想来也是,“指甲花”也好,“凤仙花”也罢,无非人类好恶,与花卉何干?唯草木之心,始终纯净美好。
努力想了一下。在我的感知里,以“人”为喻的话,它该是村姑的清爽和利落。敲下这句话莫名有点心虚:前不久,看见文友远古的图文并茂,花大而色丽,给人姹紫嫣红的即视感,好像还真配得上“凤仙”之谓?
不知她的属于栽培变异株,还是我的属于单薄野生株?毕竟她移民西班牙,在花圃里拍摄;而我呢,是在农家小院里看见。远古提及的,植株本身略有差异就不说了,细观花型也与我记忆里的不同:作为花托和萼片的部分,以瓣形延展开,跟正牌花瓣几无区别,连颜色也跟花瓣无二。简而言之,美则美矣,失了“凤”的外形,让我颇感失落。
既然提及花型,就先从这个角度切入吧。此后,不再涉及远古的艳丽“凤仙”,只聊我记忆里“凤仙”,也即“指甲”花:
一般的花卉,其花托、花萼,跟花冠(或称花瓣)有很大区别,无论是色泽还是形状上,基本算“各自为政”,“各有天地”。凤仙花不是这样的,它的整朵花造型很奇特,各部结构巧妙融合,构成“金凤振翅”的立体感,连色泽都由浅至深配合协调了的。
瞧吧,随之而来的,是称谓的改变:翼瓣2片——真正的花瓣。唇瓣1片,其实是花托。旗瓣1片,是萼片。
2片翼瓣,顾名思义,形似凤之双翼。是整朵花最鲜艳、也最显眼的部分。外缘近基部具小耳,增加了双翼的翩跹效果,整片花瓣呈倒卵状长圆形,越至顶部越宽,几近圆形,先端有浅裂,特别有凤翅铺展的即视感。
整朵花最神奇的,是唇瓣,也就是花托。开口是唇形,深舟状,托住了2片翼型的花瓣,偏在基部拖出长的弯管来——初看是个花兜似的尾巴,仔细看恰恰形成了金凤的昂扬感。旗瓣,也就是花托,圆形,兜状,先端微凹,与唇瓣巧妙配合,构成了整只金凤躯体部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总是令人叹为观止。一株普通的花卉,所蕴涵的匠心、美感、艺术,都是难以言说的,无怪乎那么多人无悔人生。
像孔雀舞精灵杨丽萍,接受采访时就曾经说: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是啊,如此美妙的人间,“看”都看不过来呢——真是,活得通透又幸福!
以上,是而今的认知。孩提时代,可并非如此。类似抠开胭脂花果实把小脸涂到惨白,听见“指甲花”能不有所躁动?小坏蛋们便都成了采花大盗,每常揪下花瓣往指甲上涂抹。比现代的蔻丹效果差远了,但,却很能满足小姑娘的虚荣心。
涂了花汁的半天时间里,不单忍住了不玩泥巴,不抓泥鳅、螃蟹,还能无比臭美翘了手指给人观赏……这么慢慢翻捣旧时光,好想某一刻实质化,去拧拧某丫头的小脸蛋。这大概也是我偏向给予它“指甲花”称谓的缘由之一——曾带给小女娃们如此美好的记忆,是跟一枚枚好看的指甲相关的啊!
凤仙花的花语是:别碰我。据说,源于它的英文别名Touch me not,美语为Don't touch me。能够理解“别碰”的宣言,毕竟它纺锤形的蒴果(籽荚)轻轻一碰,就能弹射出很多圆球形黑褐籽儿来。冷不丁的,还真有点吓人。
由此,也有人说,它的花语该是:急性子,或者野丫头。
“别碰我”,太火爆或太矫情了,怎么就不许碰呢?动辄以命相拼闹个你死我活,还是动辄龟缩起来扮演自闭症患者?我有点不敢苟同。
偏爱“野丫头”的说辞,也符合我对指甲花的认知。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不分枝或分枝极少。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纯粹、质朴,热情、坦然,不是村姑、野丫头,又是什么呢?
斗转星移,时光流转。老屋没了,村庄也走失了。惟有童年的点滴美好,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浮起:花,鸟,虫,鱼……灵动,也鲜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