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杂谈 写在与张不如同学论佛之后
查看: 2957|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在与张不如同学论佛之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1-8 22: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我们该怎么读佛经


本阿罗汉如是说:不再接张不如同学的话茬儿,但是我还要自己作总结。

这次讨论的主旨是,阿罗汉有没有烦恼?张不如同学引用净空法师的意思说『阿罗汉断尽烦恼』,本阿罗汉出定后语『阿罗汉能断开烦恼,但不断灭』。

净空法师说阿罗汉是假心,是识心。我指正这是错误的,阿罗汉已经在第七识上转成妙观察智。其实,这个关键点出之后,后面的话本来都不必再说的。但是又啰嗦了不少。因此也发现更多分歧。

文字上的分歧:

『即』≠『是』,而是相邻,相续。
『断』≠断灭,『断』≠断绝,『断』=断开。

我这个总结其实主要是想说一下文字。南北朝到唐朝这一段时间翻译过来的佛经,用字都很古很雅,与两汉时期不同,与宋朝以后也不同,这个时期爱用先秦古文。

比如说佛经里的『生』『死』,意思是庄子老子里的『生』与『死』,是左传里的『生』与『死』,根本不能按照现在口语来理解。

再比如说『涅槃』,也关系到『生』与『死』,如果『生』与『死』理解错了那么『涅槃』也解不对。

再比如『轮回』,现在人解佛经,我就没有发现一个解对的。

还有『因缘』,绝大部分讲经都是胡唚。

诸如此类,特别多。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谁机缘凑巧不知不觉就悟了,那么读佛经麻烦就少一些,因为自己可以辨证。但是如果是从都佛经开始入门,那么我建议务必小心,汉语佛经的关键字要用古文的字义来理解,不要用东汉和宋朝以后的意思。当然,最好去读英语佛经,因为英语和印度古代语言是一个祖宗的,英语更准确,而且比汉语简单。

如果读佛经,我个人建议先读小乘,杂阿含经,阿毗达摩俱舍论。读到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时,可以参以大乘经。至于大乘经先读什么,那要根据自己读小乘的情况作具体判断,不要一上来就只读大乘,那会把自己读废了。

而且,读佛经要像释迦牟尼那样参悟。释迦牟尼没有读过佛经,也就是说他一开始不是信佛的。现代人读佛经也要尽量不信,至少是读经之后晚信。如果还没有读一页经就信得死心塌地,释迦牟尼恐怕不喜欢这种弟子。学释迦牟尼,没有谁敢说二话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1-1-9 00: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样写比吵架好。来看看段子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1-9 02:33 |只看该作者
比如说佛经里的『生』『死』,意思是庄子老子里的『生』与『死』,是左传里的『生』与『死』,根本不能按照现在口语来理解。

————

那么,请你讲一下:庄子老子的“生”与“死”,与我们口语的“生”与“死”,有什么不同?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1-9 09:34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秦川梦回新 于 2021-1-9 09:41 编辑

读佛经一开始就该弄清:是准备做学问,还是充门面,还是做信仰。若作信仰就别质疑,信就是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1-9 10:03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秦川梦回新 2021-1-9 09:41
读佛经一开始就该弄清:是准备做学问,还是充门面,还是做信仰。若作信仰就别质疑,信就是了。
——————
秦川先生这句话尚需要进一步分辨,弄清『信仰是为了什么?』

最常见的目的有几个:我信我心安;我信我无是非,我信我无善恶……信佛的目的是为了某种价值偏好。

那么问题就来了:

所信的佛果然是无善恶么?那么『慈悲』『忍辱』所为何来?有善恶故有『慈悲』『忍辱』。

所信的佛果然是无是非么?那么何必『断舍离』?『断』其所非,不『离』所是,是非明而后佛法立。

别善恶,诸恶不作,诸善奉行;明是非,出世间而不离世间……于是众生得安隐。众生安而后佛心安。不别善恶,不明是非,佛心难安,佛法不立。

别善恶,明是非,靠什么?靠知识,靠精进,释尊一生唯精进,岂可昏昏撞钟鼓。我看世人信佛,心迷而入迷途,焉得达摩西来意哉。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1-9 10:04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风清扬 发表于 2021-1-9 00:03
这样写比吵架好。来看看段子



睡得很晚啊,泥巴君?有诗憋不出兮,不成眠哉?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1-9 10:06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耶律折腾 发表于 2021-1-9 02:33
比如说佛经里的『生』『死』,意思是庄子老子里的『生』与『死』,是左传里的『生』与『死』,根本不能按照 ...



惭愧惭愧。我现在处于这种尴尬,能明确其中区别,却不能明确找出对应的现代字词来~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1-9 10: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末干段 发表于 2021-1-9 10:06
惭愧惭愧。我现在处于这种尴尬,能明确其中区别,却不能明确找出对应的现代字词来~

这只意味着是你自己的错误见解
“生”“死”是现象级概念,是形而下的,老庄关于生与死的意义可能因为过于形而上而无法用语言解读,但生死二字却不具有这样的特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1-9 10:17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末干段 发表于 2021-1-9 10:03
@秦川梦回新 2021-1-9 09:41
读佛经一开始就该弄清:是准备做学问,还是充门面,还是做信仰。若 ...

这对我不是个问题。我一辈子只是阅读世界,感受世界。对其它不存想住,也沒兴趣。对我来说这就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1-9 10:3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秦川梦回新 发表于 2021-1-9 10:17
这对我不是个问题。我一辈子只是阅读世界,感受世界。对其它不存想住,也沒兴趣。对我来说这就夠了



秦川先生先阅世明理而后选择信佛,我很赞同这个路径。与我无间然~~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1-9 10:33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再论学问与信仰

可以从学门入佛,从信门出;也可以从信门入佛,从学门出。一进一出,学问明而信心诚。

怕就怕在进得去,出不来,一生拘执于佛经句下。若是进得去出不来时,我宁选从学门入,而弃选从信门入。从学门入而出不来,犹可作个佛学学生,不耽误其他事;从信门入而出不来,终身只是一个糊涂念经虫,嗡嗡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1-9 10: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
秦川先生这句话尚需要进一步分辨,弄清『信仰是为了什么?』

最常见的目的有几个:我信我心安;我信我无是非,我信我无善恶……信佛的目的是为了某种价值偏好。
————————————
如果这样的话,释迦牟尼佛会很后悔菩提树下讲佛法。

信仰,宗教,哲学,这些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偏偏佛教沦为了宗教,这是佛教最大的悲哀。如果信仰和哲学可以同住,那么佛教的信仰则是看见自己的佛性,发现绝对真理。然而,绝对真理也是相对的。因此说佛家思想没有止境,也没有终极目的。所谓的涅槃、成佛以及去往极乐世界都是方便法门。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是荡然无存,客观世界只是一种幻象,世界远在人的认知以外。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局限性的,虽然承认这一点很不容易。这就是佛家哲学思想最靠近绝对真理,最能让一个人谦卑、慈悲之所在。你看这个世界,都是你能看到的和你想看到的,它远远不是绝对真理,也不是实相。外界只是你内心的映射。你的自我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佛家哲学思想之所以更加靠近真理,是它努力让你看见世界的真相,即:物质世界几近于无,所有的意义都是人赋予的,然而人有成见有偏见,所有的成见与偏见都是基于每个人不同的自我。若舍去自我,就会舍去成见与偏见,心胸也会豁然开朗,看待这个世界的深度宽度角度都会有变化。这种信仰才具有它最实际的价值。

物质世界是虚无的,人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去除自我克服习气以后的人是具有空性的。这就是说佛家哲学思想只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的原因。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1-9 11:01 |只看该作者
末干段 发表于 2021-1-9 10:30
秦川先生先阅世明理而后选择信佛,我很赞同这个路径。与我无间然~~

哈哈,秦先生与你完全不同。
你整天纠结于知识、逻辑、概念,遍计所执,

学佛需要悟空,需要本质直观,
需要观自在,放下自我。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1-9 11:07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忽有故人心上过

『佛教的信仰则是看见自己的佛性,发现绝对真理。』

『佛家哲学思想之所以更加靠近真理,是它努力让你看见世界的真相,即:物质世界几近于无,所有的意义都是人赋予的……』

『物质世界是虚无的,人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去除自我克服习气以后的人是具有空性的。』

————
感谢并仔细阅读你的长帖回复。我从中摘出三句,我认为这几句可以代表你的中心意思。但是我也认为其中表现出你的根本混淆之意来。

1,物质世界是不是虚无的?你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我认为你歪曲背离了佛尊的意思。释尊把这个问题归入十四无记,面对外道提问这类问题,终身默然不答。难道你发展了释尊的原理么?

2,所有的意义都是人赋予的……你这句话说的非常不靠谱儿。你自己也说了『人是具有空性的』,如果人觉悟了空性,那么凭什么赋予世界某种意义呢?所能赋予的不过是空的而已。因此,你自己说的话前后矛盾。

3,『人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与『发现绝对真理』,我想听听你进一步的解释,这种悖论是如何克服的呢?对这个悖论的解释可以看出是从哪个门走进去的。如果方便,请回答一下呗。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1-9 11:1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童天一 发表于 2021-1-9 11:01
哈哈,秦先生与你完全不同。
你整天纠结于知识、逻辑、概念,遍计所执,



我只告诉你一句话吧:想悟空,也不是凭空悟的,通向空的路也是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秦川先生积力阅世,这正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1-9 11:15 |只看该作者
末干段 发表于 2021-1-9 10:06
惭愧惭愧。我现在处于这种尴尬,能明确其中区别,却不能明确找出对应的现代字词来~

就是说,对于“生”“死”这样的概念,老子庄子的意思和我们口语的意思是没有差别的,如果解读太多,都是误会了老庄老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1-9 11: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末干段 发表于 2021-1-9 11:07
@忽有故人心上过

『佛教的信仰则是看见自己的佛性,发现绝对真理。』

这种断章取义的三个问题,不答也罢。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1-9 11:4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耶律折腾 发表于 2021-1-9 11:15
就是说,对于“生”“死”这样的概念,老子庄子的意思和我们口语的意思是没有差别的,如果解读太多,都是 ...



其实吧,庄子遭误解不下一千年了,再遭些误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若能正本清源,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1-1-9 11:4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9 11:33
这种断章取义的三个问题,不答也罢。



这个回答也挺清楚,直白,实在~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1-1-9 11: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是你答不上来的道家生与死的问题,我于懵懂方知阶段写过一篇文章,如果不嫌长,我贴过来供你一学。

其实你已经说了和道家生与死的观点不一样,就应该先了解了道家生与死的概念。我发现很多人都喜欢先入为主,妄加揣度,这些行为偏偏发生在深入学习深入探讨之前。

不过谁都年轻过,理解。

你这种断章取义提问的样子很不帅。比如,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人赋予的,和人是具有空性的,这两个半句话前后都有话,都单独拿出来说它们自相矛盾,有点可笑不是吗?第一个人是有自我有偏执有成见有偏见的人,第二个人是去除自我克服习气无偏执无成见的人,这两种人不是一个人,谈何自相矛盾?

第一个问题别问佛祖,问问科学家和现在的量子力学,再问问那句话是谁说的:当科学家费尽千辛万苦爬到山顶之时,发现佛家大僧大德已经坐在山顶等他多时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1-1-9 11: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末干段 发表于 2021-1-9 11:07
@忽有故人心上过

『佛教的信仰则是看见自己的佛性,发现绝对真理。』

至于第三个问题更好回答,这压根就不是一对悖论的双方,是你硬把它们捏在一起。我若回答这个问题,也不会帮助你认清我从哪个门进去又是从哪个门出来的。因为这个取决于你的有限认知,你总共了解了几个门?

你若不能承认你的认知是有限的,我们就没有办法继续聊下去。因为我不会和一个狂妄到认为自己是遍知的人聊。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矣!这个“知”很多人翻译成“知识”,认为知识无止境。也可以这么理解。人因为自己生命的长度有限,世界远在自己有限的认知以外。还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都有盲区和短板,所以知无涯,指的是关于世界的真相,是一个人远远认识不了的。

然而,佛家所说的觉醒是指人去除自我、偏执、成见与习气以后,或许会抵达空性的境界,到了那个时候,他可以认识到更广阔的世界的含义,以及远远在自我有限认知以外的世界,因此而变得比较谦卑,又由于看到轮回众生生老病死生活在不断的痛苦之中,而由衷产生慈悲之心,有了帮助他人利益众生的大悲心。那他就靠近了绝对真理。切记,不要断章取义,我后边还有一句:绝对真理并不存在,存在的都是相对真理。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1-1-9 12: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最后再说一句,我出现在这里,也是出于慈悲心。是看到这里的论坛里有很多对佛教感兴趣并确实读了很多经典的人在这里讨论与佛教有关的话题。我不在乎出风头,也不在乎胜与败,我只在乎我的字有几个人看了有所感悟(我不能使用开悟这个词),有多少人看了会对他们有一点点启发和帮助,然后我还得承认,我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我依然有粗重的习气需要克服,我还有贪嗔痴慢疑,依然每天都有业需要忏悔。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1-1-9 12:1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我把你两段的话給对应起来先:

『第一个人是有自我有偏执有成见有偏见的人』,因此『所有的意义都是人赋予的』。

『第二个人是去除自我克服习气无偏执无成见的人』,所以『人是具有空性的』。

接下去看看『这两种人不是一个人,谈何自相矛盾』吧:

据你所说,这两句分别指向两个不同的人,那么:

对于第一个人来说,世界的意义并不是他赋予的,而是因为自己偏见而造成的局限。赋予意义,与局限意义,显然是不同的。而且,第一个人偏见所得的世界意义与第二个空性的人所见的世界意义肯定不同,而你把第一个人的局限也同时按在第二个人头上了。

对于第二个人来说,既然他的空性是克服自身习气而后得,那么显然与『物质世界是虚无的』这个说法没有什么关系,而你硬扯在一起说『物质世界是虚无的……人是具有空性的』。


我因此觉得你的话很矛盾。建议你别回复了,你的话就跟张不如同学一样,所说越多,矛盾越多。我也不接你话茬儿了。

*****

『第一个问题别问佛祖,问问科学家和现在的量子力学,再问问那句话是谁说的:当科学家费尽千辛万苦爬到山顶之时,发现佛家大僧大德已经坐在山顶等他多时了。』你这话说的就是事后诸葛亮,人家量子力学发现新世界模式,佛教徒就在后面附会:佛法早就讲过了。这种做法太不着调,如果佛法真那么厉害,应该先于量子力学提出来自己的发现,而不是人家先说佛教徒从后取名取利。如果佛教徒根据佛法现在能够发现一条新的数学定理物理定理,然后数学界也公开承认这条定理,物理学界也承认佛法的推理,那才证明佛法无边。如果凭着事后诸葛亮的做派,那不能证明佛法无边,只能证明佛教徒大嘴无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1-1-9 12:1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我喜欢读李白的诗,难道我能抄出一首然后说那是我写作的么?

佛教徒就敢:看见量子力学来了,就说那是佛法早发现的至少早就暗示了。

我如果成为佛教徒,李太白肯定非常害怕~怕我写诗。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1-1-9 12: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末干段 发表于 2021-1-9 12:10
我把你两段的话給对应起来先:

『第一个人是有自我有偏执有成见有偏见的人』,因此『所有的意义 ...

唉,我都没法和你交流。我让你查查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你不查,就在这里说佛家是事后诸葛亮,掠夺科学家的劳动成果。这句话不是佛家大僧大德说的,这句话是一个科学家说的。谁说的很重要。你经常让自己代替别人而发言,这样的论坛造型挺没劲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1-1-9 12: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正如我费劲巴利力地想划船到一个地方,等我累得要死到了那里以后,发现你在那里坐着。于是我感叹:啊我费那么大劲才来到这里,你是怎么来到的?你并没有说话。然而这时候有一个疯子指着你又跳又骂:人家都快累死了才来到这里,你偏偏说你早就来到了这里,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个疯子说话压根就毫无逻辑可言,满嘴的悖论,因为无人指出,就以为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还老用逻辑和悖论去指责别人。别人都是普通人,他们也许没有学过哲学,也许没有学过逻辑更不懂什么是悖论(夸张了,谁都懂),但他们知道一句说一句,比这个疯子可靠多了。

我不恋战,到此为止。那文不贴了,自觉浅陋。拜拜!好运!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1-1-9 12:3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末干段 发表于 2021-1-9 12:15
我喜欢读李白的诗,难道我能抄出一首然后说那是我写作的么?

佛教徒就敢:看见量子力学来了,就说那 ...

李白怕王国维、还是怕钱钟书.不能抹稀泥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1-1-9 12:33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退一万步来讲,量子力学确实是据佛法推理而后发现的,那么

1,回过头来拿着量子力学去证明佛法,那是循环论证。量子力学会不好意思,觉得无效。

2,量子力学有些测不准的现象。然而这个测不准,证实了世界之『有』,反驳佛法所谓世界之『空』。如果量子力学认为世界是空的,那还有什么『测不准』呢?唯有『测不着』而已。

量子力学无论从世界的本质,还是从论证方法上,都是反对佛法观念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1-1-9 12:3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我倒~孰以汝为多智乎?

自己佛法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是佛法大,还是脾气大?

你所谓的佛法,尚过不了本阿罗汉的关,如何敢代释迦摩尼传法呢?欺师姐,欺众生。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1-1-9 12:3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改:
欺师姐=欺师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