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三人行 于 2024-11-27 14:21 编辑
自然要从第一传承人庄子文章找出处。庄子抡砖砸儒家的文《庄子,盗趾篇》,将道/儒两家的本质区别,用故事形式痛快淋漓讲清。
论《庄子 盗趾篇》必须回孔子见老子论了什么。《老子 韩非子列传》《孔子世家》都记录此事,史记立场可以私有,人物没必要编造,应该属实。《史记》描述老子出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老子肯定不是真名,子为尊称,老师之意。老子七八个名应该后代冠之。
考证,老子在周,当守藏吏,图书馆馆长。孔子家族在周朝当司徒之官,干教育/礼仪的。
记载,孔子对某些礼仪不太了解去询问老子,见面先一顿输出礼的章法。 良久,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弱愚。鱼不可脱离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婉转批评孔子。教导守拙,大智若愚道理。
史记记,孔子见完老子,有句感叹:老子其犹龙乎。 犹龙氏也是后世对老子的一个称呼。
再回前述《庄子 盗趾篇》,庄子用故事形式,人物对话,将道/儒之道之别痛快淋漓地阐述明了。庄子认为道儒所站阶级不同。儒,代表天子/诸侯/士大夫,他们要完善的社会秩序,恰恰造成礼崩乐坏。
阐述道法自然。宇宙天地之本道,为道家之道。
同时代的孟子,正极力推崇儒家思想为正道,简单地说,为上道,篡改并有意曲解孔子的儒。后借儒上士的伪儒一代一代曲解,造就士大夫阶层伪君子。
孟子不提老子是自然的事。正被庄子骂,能为道家背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