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国学堂 克己复礼为仁
查看: 10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克己复礼为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11-29 09: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看到好几位版友说“克己复礼”。传统解读如何?又一个需要商榷。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复礼,《集解》说,“身能反礼则为仁矣。”      

《皇疏》说,“若能自约俭己身,返反于礼中,则为仁也。”
   
今人因袭译文,如杨伯峻说,“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
   
又钱穆说,“约束我自己来践行礼,那就是仁了。”
   
总之,古今都是按照“克己|复礼”的逻辑解读。

义理则按需而变,如朱熹为了弘扬理学,解“己”为“私欲”,解“礼”为“天理”,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文革时期为了斗争需要,又解“复”为“复辟”,说孔子复辟周礼开历史倒车,批倒批臭。
   
论语也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且不管他,我们要问,仅仅依靠压制式的“克己复礼”能达到仁的境界吗?
不能。述而篇说到有人点赞孔子,孔子回答“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予以否认。
  
那么,“克己复礼”的真意到底如何?且听我下回分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4-11-29 09:22 |只看该作者
附录“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各种歧解:

  《皇疏》认为,主角是国君,引范宁云“人君若能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之民咸归于仁君也”。只是孔子跟平民学生颜渊说这个,有点话不对人了。

  朱熹认为,这是讲个人修养,解“归”为“与”,说,“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之人皆与其仁。”杨伯峻因袭,译文说,“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钱穆认为,“仁为己之心德”,不应管外人怎么看,同时,解此处之“焉”为“于此”,译文说,“只要一天能这样,便见天下尽归入我心之仁了。”这无疑是说我心仁则天下仁,近似佛家思想了。

  李泽厚则从社会进步角度出发,“有一天都这样做,那中国就都回到‘仁’了”,这无疑是理想主义了。

  南怀瑾则别解说,“孔子讲的天人合一,有个道理,就是天下归仁。天下归仁就是归到这种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仁境。真能做到克己复礼,就可以达到心物一元的真实境界,宇宙万象便与身心会合,成为一体了,这也就是佛家所谓‘如来大定’的境界。”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11-29 09:23 |只看该作者
大家是否看到,别以为传统解读就铁板一块,其实各说各话。
他们和尚摸的,咱们就摸不得?各位亲,上吧!重解论语,也可有咱们一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