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了数天,一直等不来秋凉,黄花菜都凉了,它还是没凉。广东这气温跟节气歌差得遥远,尤其珠江以北,夏天从五月末就开始,能一直持久到十月中旬,服了过量伟哥似的。笔者前天还穿着短袖满街地晃悠,晚上开着冷气到天亮,电费不能省,因为要拿来续命。
从立秋到深秋,好几个节气过去了,但都感受不到入秋的迹象?还以为翻的是假黄历。幸亏寒露正襟出席,匆匆而来,一夜间乔木萧瑟,枯叶漫天,挥别了薄汗轻衣的酷暑。总算遇上一个靠谱点的节气。南方水气重,那逼热能让人抓耳挠腮、烦躁不安。这届寒露宛如晨夕甘露,晶莹剔透甘之如饴,人立在江畔,那秋风送爽,能直渗心肺,瞬间就醉氧了。
当年根据时节与气侯变化编写节气歌之人生活在汉初,汉武帝刘彻定都长安(今西安),为了统一历法,找了几个神童编写历法。当时的农民都是文盲,自家姓氏都写不清楚,你给他发一本黄历,只能拿来垫桌脚,当然也可充柴火烤个串。因为当时蔡伦的祖宗都不知道是谁?还在使用着竹简,每户发一卷简,也是不现实,万一虫蛀了,万一削成竹尖撸串了,说到底农民兄弟都是文盲,发给他也看不懂。
后来编写历法中有位叫邓平的神童灵机一动,将繁复的历法编写成节气歌,才解决了天下广大农民兄弟的燃眉之急:汝等虽不识字,歌总会唱吧?对着歌词耕种,错了算我的。按地域划分,长江以北是谓北方,北方四季分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不耍流氓。
所谓的从前车马慢,信息不发达,夏虫不可冰语,生活在北方的人,当然搞不懂南方的气侯,所以仅以北方的气侯为准绳,如不雷同,纯属巧合。幸好同一片华夏天空,日照时间是基本相同的,并末因为南方与北方气温差别,而影响耕耘与播种。
两千多年前祖宗的智慧,还是值得今人钦佩的。寒露这节气适合干啥?干农活的忙秋收,城里人喝茶、赏菊、煮酒吮蟹黄。
北方人可打开窗户,享受一下北风的萧瑟,看杏叶变黄,雁字成行向我老广这边飞,然后研墨执笔写下千古绝唱:哇靠,好冷!丢下笔连忙对着老人与娃娃叮嘱,寒露了别忘穿秋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