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12-19 09: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喜相聚,享太平,吏不叩门。
天下清丰景,诸多贤良治如常。
民礼让,不起争诉事。
三年田收顶九年,仓满米粮。
老人安闲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弃战马,拾粪肥田陇。
公门大小之人,皆爱子民,泽厚德深远。
安抚天下若子孙。犯王法,趁其轻重刑。
开门无夜盗寇。牢狱人空,人心向善。年长者,皆得高寿终。天恩浩荡广及虫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4-12-19 09: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对酒

曹操〔两汉〕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戴。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12-19 09: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对酒高歌,天下太平的时候,官吏不会跑到百姓的门上大声地催取田租和赋税。
君王贤良英明,宰相及辅政的大臣个个都是忠良。
人人都守礼谦让,老百姓之间不会发生争夺诉讼的纠纷。
耕种三年,可储备一年的粮食;有九年的储蓄,稻谷才能真正地堆满粮仓,才能真正地做到国富民安。
头发斑白的老人不需要背负沉重的东西。雨水如此滋润,庄稼因此获得丰收。
骏马从战场上退下来,到田里去运送肥料。
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都能爱护自己的百姓,都能黜退奸邪,奖励和选拔贤良。
诸侯、官吏像父兄养育自己的子弟那样爱护百姓。如果有人违背了礼法,就按照罪过的轻重决定刑罚。
这样,道路上没有拾取他人遗漏之物的自私行为。监狱将会空荡荡的,冬天来临时也不需要处决犯人。
人年纪大了,都能长寿而终老;君主的恩德深广无边,可以遍及草木和昆虫。

注释
吏不呼门:官吏不过问、干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股肱:大腿和胳膊。古代常以股肱比喻辅佐君王的大臣。
咸:都,皆。
礼让:遵守礼法,互相谦让。
争讼:争夺和诉讼,或说因争夺引起的诉讼。
“三年”句:古人认为,耕种三年可节馀一年的粮食,国家有九年的储备才能做到国富民安。曹操又进一步认为,经过三年耕种土地,一定要取得供给九年食用的粮食储备。
班白:即“斑白”,指头发发白的老人。
负戴:肩扛或用头顶着东西搬运。泛指繁重的体力劳动。
雨泽:雨水滋润。
百谷:泛指各种农作物。一作“五谷”。
用:因而。
成:丰收。
却:退。
走马:跑得快的马,骏马。此指战马。
粪:用如动词,运送肥料。
土:一作上。意为天下太平时,让好马推出战场,用于送粪和耕地。
爵:爵位。这里用如动词,有分封之意。
公侯伯子男:周天子分封诸侯时的五个爵位等级。
黜陟幽明:语出《尚书·舜典》,即贬退不明事理的人,提拔干练的人。黜,降职或罢免。陟,提升。幽,暗。此指品德不好且没有才能的人。明,指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子养”句:诸侯和管理像对待自己父亲和兄长一样对待老百姓。
轻重随其刑:按犯法之轻重分别量刑。
囹圄:监狱。
冬节不断:古代有冬季处决犯人的制度。此言至冬末也没有犯人可判决了。断:处决犯人。
耄耋:泛指年龄大的人。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恩泽:统治者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好处。一作“恩德”。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12-19 09: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战乱连年。曹操亲历了那个时代的战乱,感受了征战之苦,目睹了战争所造成的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曹操是富有理想的人,他希望能通过正确的措施实现他太平盛世的理想。此诗即反映了这一思想。这首诗创作时间未详,从诗题“对酒”和用“对酒歌”一句开头来看,可能是作者在饮酒时唱出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12-19 09: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对酒》属于乐府诗《相和歌·相和曲》。同《度关山》一样,都是表达作者政治理想的诗篇。此诗描写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欢乐景象。

  对酒高歌,激起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认为,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君圣臣贤、讼狱不兴、五谷丰登、国富民足、 路无拾遗、人人皆得寿终。这些作为诗人的理想社会令人神往。政通人和,物阜民康,构想诚然是美妙的。然而,诗人却不得不面对战火不断、百姓痛苦地呻吟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实在是太大 了。可以说,诗人描绘的社会和人生理想是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生发的。其精神支柱和思想渊源,主要是儒家的,同时也有法家和道家的。一般认为,曹操尚法。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应该说他具有外法内儒的特征。

  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是由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曹操是一个想有作为的古代政治家。他生逢乱世,皇帝昏庸,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当时东汉社会黑暗,与诗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正好相反:官吏作威作福,主上昏庸无能;宰相大臣不忠不良,无股肱之效;刑法混乱无绪,民事纠纷激化;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政府不惜民力,劳役无度,连头发花白的老人都未能幸免;任用官吏,不察善恶,苛榨百姓以为能;牢狱人满为患,地方官吏滥杀无辜以为功;兵连祸结,人命危浅;如是等等。诗人“忧世不治”,希望通过整治,能出现太平盛世。

  全诗用灵活的、自由的句式,语气顿断,意绪连贯,“采用颂的形式”(陈贻焮《论诗杂著·评曹孟德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虽然涉及“雨泽如此”之类的自然对人的恩赐,但主要是人事以及与人事密切的君王、官吏、选举、礼法和人和人之间的亲和等,表现了诗人“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本思想。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12-19 09: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12-19 09: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12-19 19:21 |只看该作者
原作是直切当时社会时弊之作。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12-20 09: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4-12-19 19:21
原作是直切当时社会时弊之作。

是啊
當時連年征战,千里白骨
沒想到曹操一代枭雄竞有如此政治情怀
^_^
歡迎陶然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12-20 12:36 |只看该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发表于 2024-12-20 09:50
是啊
當時連年征战,千里白骨
沒想到曹操一代枭雄竞有如此政治情怀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