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余大寒 于 2025-1-9 12:58 编辑
现在国内外流行一种现象,就是一步步削减文科教育。包括一些世界知名高校也是如此,尤其是人类学,考古学和语言学之类的专业。在中国以前很火的公共事业管理,现在是被削减得最厉害的。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好像争议不大,因为加强理工科,抢占科技高峰,夯实国运,成为了共识。唯一感到遗憾的人是那些文科生,一不小心,毕业之后,发现自己的专业都不存在了,成了关门弟子。职场上也找不到工作,感觉时间与精力都白白浪费。
有位老师朋友告诉,削减文科也算是好事,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学了文科却找不到工作,专业还有什么吸引力?一些人文的东西,难道不是一个现代人可以自己掌握的吗?人文是通识,完全可以自学。学理工的,只看理工类的书籍,一点也不懂人文,也是咎由自取。所以他认为,一个现代人根本不需要太专门的学文科,加强自我的人文修养,可以自行解决。
作为一个工科生,我是学建筑工程的。在学习过程中确实感到枯燥难学。但建筑工程根本不算高科技,比这艰深的专业还有很多。我就感觉吧,学理工科,如果没有人文学科的滋润,会感到自己越来越没有人味,缺乏情商,对人性与艺术世界缺少把握。那种感觉就像自己成为了社会上的一个工具人。至少是偏颇于一个领域里,不懂世界全部的封闭者。
我支持让那些顽固热爱文科的人去搞文科。理工科确实不是一般人凭激情,觉得好就业,就可以学好的。尽管学好理工科确实很了不起,但是我觉得可以像印度学生一样,每获得了一个理工学位,还去读一门MBA的学位。在印度这是普遍做法,因此印度人在美国的大企业里是很受欢迎的,因为他们把理工科与商业管理,完美结合起来。
我觉得吧,偏重理工教育也可以理解。只是社会进步也不能让学文科的完全无用武之地。文科对人的思维的训练,思想的培养,也是很有价值的。让文科上有天赋的人能脱颖而出,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虽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必须由有现代素质的人掌握。人素质的体现,并不一定体现在显学上,一些看似没有价值的冷门,其实也有学习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