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倾杯小镇 行摄天下 随拍古城古镇古村(二十三)西文兴,窦庄,郭壁
查看: 552|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拍古城古镇古村(二十三)西文兴,窦庄,郭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2-23 12: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的土沃乡西文兴村。到达历山脚下的西文兴村,抬头远望,柳氏民居座落于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梁上,巍然高耸,大有气吞山河之气势: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2-23 12:28 |只看该作者
  古村应山势高低,座北朝南,依山傍水而建,占地面积30余亩。是为河东解州镇(今运城永济县解州镇)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史称“永州司马”的柳宗元之后裔的宅第。
  当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遭迫害被贬。其亲属为逃避“灭绝九族”之害,便分散躲避。柳氏迁入西文兴的时间大约在唐代元和元年(公元805年)到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之间,此为柳氏家族迁移之一大支系。之所以称为“柳氏民居”,概因1942年在沁南抗日县政府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西文兴村的世袭柳府始变为民宅至今。
  走过一座横跨于小河上的石桥,拾阶而上,进入高墙拱卫中的柳氏民居。柳氏民居基本上是城堡式,建筑有三部分,首先看到的是外府区,有关帝庙、柳氏祠堂、文庙等古建。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2-23 12:29 |只看该作者
柳氏祠堂前有新塑的柳宗元雕像,意定神闲,清风傲骨: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2-23 12:30 |只看该作者
柳氏祠堂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2-23 12:32 |只看该作者
  中间区为内外府相接处,主要是文昌阁、校场、府外门楼和两个高大壮观的石牌坊构成的内街。“丹桂传芳”、“青云接武”两个石牌坊保存完好,威严炫耀: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2-23 12:33 |只看该作者
进入门洞两侧各刻有“忠”“孝”大字的门楼,便是内府区,也是柳氏民居最精彩之处: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2-23 12:34 |只看该作者
  内府区有“司马第”、“中宪第”、“河东世泽”、“行邀天宠”、“承德第”、“武德第”六个府第,为明代建筑,保存基本完好,且都有门匾。特别是司马第院门的门头上九层斗拱,极显尊贵。西文兴的柳氏人物中,没有一个担任过“司马”的官职,为什么会有“司马第”的门匾呢?据说是因为柳宗元曾任过“永州司马”,其子孙为追念其先祖而挂起了“司马第”的门匾。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2-23 12:36 |只看该作者
  柳氏民居外府依据高墙建筑和过亭作防御。内府设有铁丝网、警铃、地道、防火墙等较系统的防护设施,至今犹存。最让人惊叹的是“河东世泽”宅院的大门,共有十二道门栓,其中六道软栓,六道硬栓,即便是身处院内,不知情者也不容易打开此门,足可见柳府防护意识之强。
  柳氏民居的生活设施非常齐全,有专供成年少女居住的闺秀楼、梳装台;有教育设施、藏书楼;有祭祀设施等。宅院大门两侧有石鼓石狮,石狮耳朵上部平齐,状如元宝,应该是财运亨通的意思。每个院落都是四合院,宽走廊,楼上皆为通廊,每两院皆相通。建筑虽然都是砖木结构,但青石细纹基座,墙体灰缝很细,粘性坚固,虽经五个多世纪,并未见有裂痕。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2-23 12:37 |只看该作者
  建筑正如凝固的音乐,精美的工艺恰似流动的旋律,柳氏民居正好比一座艺术的殿堂。据介绍,柳氏民居的工艺风格集南北风韵于一身,构思创意、艺术造诣、文化蕴含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信步漫游于这些府第,便会被那无处不在、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构图缜密、雕刻精美的石雕木刻所吸引。她的每一道门楣、窗扇、栏杆、勾檐、过亭,每一块裙板、匾额,每一幅楹联、浮雕、绘画,每一根梁枋,每一级斗拱,无不纹饰精美,正是千姿百态,妙趣盎然。专家评定,其观赏、研究的价值要高于同在山西、全国闻名的乔家大院。
  柳氏民居有大小三十多块碑刻,部分对外展览。据说,碑刻中有宋代理学家朱熹,明代文学家王守仁(阳明),明代书法家常州文征明、曲江方元焕等名人碑刻。此外,还有王国光书写的石刻楹联,以及木刻楹联门匾等等。特别是朱熹、王守仁,文征明的书法艺术墨碑刻,为北方罕见的文物,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让人称绝的是,在柳氏民居竟然发现了被誉为“画圣”的唐代名画家吴道子的三通画碑。吴道子的画迄今未见真迹,画碑在全国也少见,因而其画碑弥足珍贵。由此可以看出柳氏家族的儒雅和殷富。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2-23 12:38 |只看该作者
  柳氏民居会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存,当然因为其有过辉煌的历史。西文兴柳氏的全盛时期始于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明朝总计约276年,而西文兴柳氏却兴盛了约224年之久,包括了明代大部分时间。在明代,从柳琛起到柳遇春止,连续六代有七人为官,基本上是代代有官,难怪有这么多明代大院。
  柳氏历经浮沉,最后衰落时期,大约是从咸丰初年开始(公元1851年),到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历时20多年即走向了衰落的低谷。此后,便由官变民,由富变穷。客观原因诸多,但主要是因为连年灾害,颗粒不收。有人作过客观评价:西文兴柳氏既具有着良好的家风,也有着较高的道德修养;既给人民做过一些好事,也没有过分的贪霸恶迹。最重要的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宝贵的文化遗产。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2-23 12:40 |只看该作者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山西晋中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是研究三晋富商豪门的“化石”的话,那么至今还生活着200多人的柳氏民居,就是研究三晋名门望族的“活化石”。这里的居民还在进行着形形色色的生存活动,包括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特定的地方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2-23 12:41 |只看该作者
文昌阁: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2-23 12:44 |只看该作者
柳宗元后人为纪念柳宗元所建。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2-23 12:45 |只看该作者
  沁水向东大约50公里,过了大镇端氏镇不远,就是窦庄。在路口下车,沿土路径直走过去,便看到了两个村落,北为窦庄,南为郭北。乍看窦庄,不见有古建筑。继续向北进入村子,变可看到大片的明清古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2-23 12:46 |只看该作者
  窦庄与南面的郭壁,并称“金郭壁、银窦庄”,是形容这两个村子在古时的殷富。北宋年间,左屯卫大将军窦璘由陕西扶风迁居至此,窦庄因此而得名。传说窦庄人张烈功,官至明朝宰相,其母亲非常想亲眼看一看北京城。张烈功考虑到母亲年事已高,不便赴京,于是参考北京格局,在家乡建造了一座“北京城”,窦庄也就获得了“小北京”的美誉。传说中的“小北京”,有九门九关,丁字街形,还有牌坊,5层高楼,“四大四小”建筑风格的民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2-23 12:47 |只看该作者
  现在看到的窦庄,是个不太大的村子,尽管因为缺乏保护,显得有些破旧,城墙尽失,只剩下了少数城门、角楼。不过,当穿行于这些古街古巷、明清古居时,一座座“尚书府”、“进士第”等高门大院,完全可以让我们想象出窦庄当年的规模与鼎盛。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2-23 12:48 |只看该作者
  在那些至今住着村民的老宅院里,遍留古迹。我们在一户人家的院落里,见到了清朝道光年间的高大牌匾,密密麻麻的字样依稀可辨。还有许多看起来历史更加久远的古迹,我们不是行家,无法辨别其属何年代。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2-23 12:49 |只看该作者
窦庄: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2-23 12:50 |只看该作者
窦庄: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2-23 12:51 |只看该作者
窦庄向南,紧邻的是郭北。以前这里叫做郭壁,后来分为郭北、郭南两个村落。走过郭北长长的古街,两边有许多高大的古院落、精美的古照壁。


乡村戏台: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5-2-23 12:52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郭北重点要看的是“青缃里”。“青缃里”俗称“王家圪洞”,处于村中西侧,有高大的墙体、门楼、街道,王氏家族的宅院就集中在堡内及其周边。穿过“三槐里”高大的门楼,走过古街,再绕过曲折小巷,眼前豁然开朗。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2-23 12:53 |只看该作者
  经过山坡上平整的长石条铺就的巷道,登上几十级台阶,就到了“王家圪洞”高大的城墙前,城门的石匾上镌刻着“青缃里”三个大字。青,意为青史;缃,浅黄色,书卷的代称。“青缃”二字,指的是世传的家学,这里显然是个书香门第。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2-23 12:54 |只看该作者
攀上高耸的城门石阶,便进入了尚有人居住的深宅大院中。徘徊于这些楼宇庭院,屏气凝神间,可以感受到来自古代的气息: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2-23 12:55 |只看该作者
出郭北村向南,紧挨着的是郭南村,村里也有大片的古民居。在晋城地区有几座“崔府君庙”,“崔府君庙”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清官崔钰而建的,郭南村就有一座: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2-23 12:57 |只看该作者
  郭南的崔府君庙最早建于元代,庙中的乐楼则建于明代天启七年,现在是市级文保单位。该庙不收门票,庙不算大,但是直觉上和通常看到的庙有所不同,有它自己的建筑风格。
  乐楼: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2-23 12:58 |只看该作者
  郭壁(郭南、郭北)的出名还在于她是个“挂壁村庄”,整个村落的民居、楼阁、庙宇等建筑,长约四、五里,沿着沁河的堤岸挂壁筑成。我们来的季节水少,如果沁河水满时,可以想象,山间城郭与河中倒影彼此相望,当是风光无限。
  我们在郭南村正巧遇上有一户人家娶媳妇: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2-23 12:59 |只看该作者
谢谢浏览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2-23 13:01 |只看该作者
纯粮小烧 发表于 2025-2-23 12:44
柳宗元后人为纪念柳宗元所建。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2-23 14:27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插队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2-23 14:30 |只看该作者
柳宗元可以说是一代大文豪,那个七绝《独钓寒江雪》可是千古绝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