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水份子,是不是相同的?其实也不尽然,因为他们的所处微观空间绝对不一样。但我们说它们是平等的,就忽略了空间以及被创造的时间,而仅仅指它们的内在结构,但显然每一粒的水份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这句话其实准确地表达的只是它们的外型,事实上同一棵树上的两片叶子,它们的命运也不相同,外型也不同,但我们可以说它们是平等的。和水份子一样,我们可能说的是它们的内在结构和经脉,以及它们出现的周期,受到相同的自然规则的限制。我们说它们是平等,绝对不会傻到认为它们会同时枯萎和凋零。
当佛陀说众生平等,说的又是什么呢?这里的众生,包含了一切生物,就是不仅仅是一棵树的树叶是平等的,不同的树的树叶也是平等;不仅仅是不同的猫是平等的,而是动物也是平等的;不仅仅人是平等的,人和其他生物也是平等的。用佛陀的眼光来看,众生的内在结构也是一样的,但,并不是指人和动物的命运和生活都一样,甚至不是指人的社会地位、拥有的财富也是一样的。
当我们在这个层面谈论平等,这表达的并不是一种应该的价值观,而是一种世界观,它表达的是真相。
对这种真相的认识,会产生一种我它平等的心态。去掉傲慢心,在自然的法则面前的这个层面,或者这个境界,如此看法,得如此心境。
在现象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认识到另外一种现实的命运是不平等的。人都是生来就带着不同的贫穷富贵。就像都是橄榄树上的叶子,有的橄榄树生在肥沃之地,有的长与贫瘠之地,这颗树叶得到的养分肯定就不同。但佛陀不会说它们有什么不同,虽然它们真的命运不同。这是因为佛陀的境界,它看的是宏观的东西,而俗人是生活在微观世界之中的。
宏观上的平等真相,微观上不平等的命运,就产生了一个斗争的关系。人类是需要共存的群体,所以,这个斗争一定是转向一个这样的结构:从不平等的现实,导向一个应然的平等诉求,建立在人类的文明体系之中。这个文明的体系,就是道德或者法则法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