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经济、政治、国际关系,要先学会判断周期,然后判断战略,方能理解当下所做为何。
帝国兴衰的周期性,在历史上是清晰的,古今中外毫不例外。达利欧(全球最大基金之一桥水基金唯一创始人)为了做投资,仔细研究了历史上的帝国周期,来判断今天中国、美国处在周期中的哪个阶段,找准位置,投资未来。
他写了三本书,都叫《原则》,但书名的子书号不一样。翻译书大概总共1500页。我目前读了一半。第一本《原则》,研究的就是帝国周期。
帝国的周期,他抽象了数个关键的要求:债务、利率、通货膨胀、内部贫富矛盾、外在威胁等等。
总的来说,美国进入衰败的周期,而中国进入兴旺的周期。这是达利欧的总体判断,给中美两国找到了各自的位置。
毋庸置疑,也挺神奇,因为历史总是在重复,美国今天的货币和债务政策,和荷兰及英国当年进入债务困境的时候是一模一样的。就是疯狂的印钱,无上限的债务。随着本国货币的贬值,通货膨胀会高升,然后就是加息。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
布林肯和耶伦为何而来?布林肯是来试探的,耶伦是来卖国债的,甚至有可能会要求中国提供更便宜的产品,以降低美国的通货膨胀。但显然,美国也是自相矛盾的,美国的通货膨胀,由两大因素导致,第一是对中国征收的关税,直接附加在产品上。第二是俄乌战争导致的能源价格上涨。这两样都是美国自己政治上要做的,如何能在经济上解决?
所以耶伦根本就解决不了关税、芯片限制、台湾地缘问题。对中国来说,等于白来,谈的那些务虚的什么美国不寻求经济脱钩,根本落不了地。所以,这番挣扎在这个大周期中,不会有什么作用。美国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除非完全恢复到2018年以前的对中政策,全球恢复到自由竞争,让中国在自由竞争中崛起。否则中美两国都会受损。但后果却十分不同,美国是加大了帝国崩盘的风险,中国只是减缓了崛起的速度。
傲慢的布林肯和点头哈腰的耶伦,都改变不了周期性的趋势。在历史上,这段时间的访问,会变得无足轻重,没有太多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