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薄荷味 于 2023-11-30 13:44 编辑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稍有空闲,手边是《人间词话》,说实话,不大喜欢,因为太零碎。零零碎碎的东西不好融通起来,也不好在短时间内组成一些有点意味的文字和画面。看一些人的诗和诗词,觉有些话不知从何说起。抑或,不大懂诗词,期间的跳跃性不大能驾驭,一跳不是跳海里,就是跳沙漠里、黑洞里,眨眼找不到了镜像也找不到自己了,迷失,很让人不悦。
不悦,究其因,也还是懂太少,或者不懂。还没有遇见,还没有钻进去。读过的文学理论《文心雕龙》,仍旧半解,体,质,承,革几个方面论述文学创作的美学规律,也是只见繁星满册,难觅一线相系入心,说到底,还是没有掌握本质。”通方知类“是王国维词话的态度,也是做学问的态度:不可贪多,亦不可昧全,看全部要清楚,做一部要猛勇。
写词作诗,三种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灯火阑珊处。所呈态度则是至诚:至诚既是趋真,至真既是至善,美就在真与善之间。
诗词有境界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有造境,有写境,也就是理想与写实。大诗人大词人所造之境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临于理想。还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的色彩皆我的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也就不知我和物(也成立,是那种格局宏阔之人才能写出无我之境)。无我之境,只能在静中获得,境界宏壮。有我之境,是心思涌动触及内心深处获得,境界优美。
这样分得清楚,然实际写作,自然万物又互相关联相互限制,在文学作品中,也会因个人心智,偏好,以及写作基础历史背景都有着一些关联,遵循自然规律是最主要的,违背了自然事实都会有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虚无缥缈之嫌。
境也非独独的景物,作者的喜怒哀乐也是内心的境界。真景物、真感情,为之有境界,否则,就没有境界。这就很简单了。 从上而下,这一套完整的写作诗词的理论,明确,明了,即便是会背诵并且滚瓜烂熟,也不一定写出好的诗词来。那就是有了理论根据,没有具体的切身体验,还是不成。有很多写作既没有理论根据,有没有切身感悟,所以,成而不伦不类。优劣分明。即便再多的花言巧语,也是无根之萍。
这些都是大道理。不看不懂不知也可。那就不要追究自己写的好与不好,只要自己爱好,流水账都有意义。……
不动脑去想这些劳什子,也记个账。
想起夜里有梦,在水里,也不怎么会游泳,也不确定趴着游水,还是仰在水里漂浮,还是站在水里,却能抓到游动着的小鱼,好像还抓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思忖半天不知何意,梦掐头去尾忘记了很多,就只剩下抓鱼。想来很多年没有赤脚下河下湖下湾,更不用说抓鱼摸虾。小城有温泉,温泉里有鱼疗,小鱼儿在脚趾间,在腿、臂间游来游去,偶尔有胆子大一点的小鱼,也会冲着皮肤飞快的嗜一下四散 ,窜出去一两米远,却很难抓住。
好久都没有去泡温泉了。泡温泉,最好是下雪。雪窝里一潭水,热气滚滚,猫进去,吐泡泡。爬出来时,浑身的热气在雪野上飞来撞去,并不觉得冷,在那一刻,躯体变成了一股扭动着的热流。雪野越发宁静,冬天里的暖意一圈一圈阔达,那意境该是人间最美的现实版的词话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