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又见茉莉花 于 2023-5-9 17:56 编辑
公某的文字很一般,不得不很客气地讲,这位卖君的标题《请教高人,如果你送给一个你讨厌的人一个他肯定无法玩成的任务》,横竖让人读着拗口、别扭。
公某本无意打开该帖,这会儿有点无聊,索性点开扫一眼。
这一扫不打紧,卖方子之敬业,可谓不遗余力——竟送来了大“惊喜”:自信满满地对知音同学表扬呵护,再加谆谆教诲。
知音不过问了句:“搞民主”这个任务是谁给的呢?
卖君立马儿兴趣盎然地进入角色:
【谁说知音没文化,我跟谁急!
明明就是个悟性很高的人嘛!
众所周知,我们一定要先学好语文。一个人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是她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基础与前提。
一个句子中,主谓宾是骨架。定状补是肌肉。
比如说,有一句话可以这样造句:
“右派"想搞民主,”左派“微笑不语:让他们去搞点残缺不全的民主,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你看,多微妙的一个句子?
我不能把话说得太明白了。
本贴说完。】
标红两句,公某不确定,这个十二分到位的独特“表扬呵护”,真的不含讽刺挖苦意味吗?
好在蓝色文字,公某算看明白了,那是对知音同学——更包括六星所有她版友——进行耐心指教呢,有木有?
“我们一定要先学好语文”,堪称金句啊,与高居神坛的毛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之语重心长有一比嘛!
公某思忖,兹事体大。按照林副统帅学毛选必须立竿见影的意旨,我们现在就来一堂“学好语文”讨论课:
卖同学这半句“如果你送给一个你讨厌的人一个他肯定无法玩成的任务”,是“微妙”到何等境地的句子呢?
宽宏一点,从纯语法视角,这个条件句大致不算病句,【A送B某物】属惯常用法。
不幸的是,该句经不起任何进一步分析。
首先来看遣词搭配:“无法玩成的任务”应该是笔误,不必计较,但“送给”某人“任务”就很难说得通了。
礼物、爱心、人情、温暖等大可送之,任务恐怕不便随便送吧?分配、下达、规定、安排等玩儿法固然正当,但哪个不是建立在权或位的“高差”上?即使口语或随意回帖中,省略为“给(任务)”未尝不可,但谁听过“送(任务)”?
再看语句的通顺与否:
这个标题之所以拗口、别扭,症结在于,一个简单句子竟出现两个“你”,再加两个“一个”。
如果是口语或随意回帖,无需较真儿。但诉诸文字达,特别是作为主帖标题,竟造出这种堪比奶奶脸上褶子的语句,谦虚地问一句,这与说话捋不直舌头何异?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
不清楚卖君是怎么想的,是对“任务”这个词有误解?还是对版友间的平等关系有想法?又或者不清楚自己的斤两?才会生出大可给版友“送”任务的心态呢?
行文至此,想起卖君回复知音时那句主旨;“我不能把话说得太明白了。”
这是卖君如高隐般故作高深+自谦呢?还是对自个儿语文水平心知肚明呢?公某唯一确定的是,他实乃不能矣!
另,也必须承认,卖个方子,献个爱心,谆谆教诲知音的精神感天动地!怎奈公某这会儿还没学到位,能说的就这么多,至于究竟该如何挽救他那奶奶样貌的标题?
诸如“如果送你讨厌的人一个他玩不起的游戏”,卖君大可振振有词:这不是我的本意!
故,与上个思考题一样,只能留给诸位和无所不能的卖君本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