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3-4-26 16:58 编辑
一个北大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电影观摩之后,写了一段对这部所谓“正能量”影片的差评,结果引来制片方的勃然大怒,发函要求道歉,消除影响......
这不是一个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故事,这是真实的存在。
一部主旋律电影在给大学举办活动,而一位同学给这部电影打了差评,没有想到电影方却因此勃然大怒,甚至要求这位北大学生为他的所作所为向他们道歉。
而这位学生在社交平台上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声称自己目前已经和电影片方达成了和解。
对方已经表示不会再起诉他本人以及学校,而他则是受到了被团委撤职划清界限的处分。
已经没必要去赘述其他的细节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北大学子确实对这部所谓“主旋律”的影片给了自己的评价,这评价可能偏颇,也可能是实话实说,但是,就这么一件事,居然能被电影方“看重”,逼着当事人撤掉差评,逼着当事人道歉,于是当事人果然息事宁人的与对方“和解”了,最后的代价是被团委撤职划清界限。
先别愤怒,也没必要愤怒,我只是感觉到荒诞和滑稽。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不允许人说一个不字?就因为它是“主旋律”?然后就无懈可击,就完美无缺,就不能让观众说自己的观感,这是不是过于欺行霸市了,是不是已经忘记了我们的文学艺术是一贯倡导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你得多完美,不允许人家差评?
一部电影而已,居然如此傲气凌人,谁给与这部电影,这个剧组如此嚣张的权利?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角度不同,观感必然不一样,难道说出这种不一样就犯忌了?当事人只是对电影里的一些细节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比如“医学救治不专业”、“人工呼吸动作错误”、“鞋子被腐蚀失去一条腿违背化学常识”这些都是常识性错误。是对是错,电影上映之后,有专业常识的人就能看出来。再比如:至于逻辑问题也多得很,一边说是毒气有剧毒,闻到瞬间致死。然后摘下面罩,还有时间录段视频表白……
荒诞的是这种奇葩事情居然出现在北大校园里,更荒诞的是当事人迫于压力居然能撤回自己的差评,然后和电影方达成“和解”,然后去背负一个被撤职的处分?!
一部电影,说的好听点就是一个艺术作品,而艺术作品在大众的视野里出现,就要有足够的包容性和接纳能力。凭什么要求所有人对你的作品“好评如潮”,而不允许说半个不字?从这位学生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部作品在这名学生看来有一些逻辑性的错误,那么指出错误,电影片方不应该感恩戴德吗?
但它居然采用这种方式去给学生、给学校施压,难道正能量的影片即使有硬伤也不能批评吗?
难道这种影片只能接受别人的称赞而受不了别人的抨击吗?是不是指出你电影逻辑里的不通,你情节的值得商榷,就一定是否定了主旋律,如果拎着这样一顶帽子,这世界一定会没有了真话,实话。
有一些笑话,真的是会让人感到丝丝凉意。
一部电影,弄成了不准说的模板,谁给它们如此嚣张的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