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3-4-23 09:01 编辑
儿时听我老妈说,耗子是天下很聪明的动物之一。这玩意儿虽然长相磕掺点,但算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能一路延续至今的物种之一。至少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在时间长河里,这玩意儿的生存能力是很厉害的。
后来看闲书,看到说是南美还是什么地方有一种热鼠,这货就更厉害了,能在翻开上百度水里闲庭信步,居然烫不死,这是什么物种?
老妈说耗子聪明,是有点意思的,她说耗子每天要出洞之前,都会把自己算的明明白白,姿势就是举起小前爪,开始掐算,能算清楚今儿出门能不能遇见猫,能不能遇见耗子夹,能不能逢到多管闲事的狗,能不能遇到不怀好意专门下了药的“美食”,总之一切它都能算清楚,看明白。但是,耗子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算的清楚,只要放下算命的爪子,一切都忘了,不记得了。
当年在厦门工作的时候,闲来去厦门当时最大的商业体SM广场,里面有一个特色美食摊位的食品,让我看了内心直嘀咕,那美食是“耗子肉干”,而且是正宗的耗子肉,绝不是噱头,更而且人家那就是地方特色美食,据说来自江西什么地方。我自然是远远看着,然后迅速走开。
其实,不是惧怕,而是生理上本能的一种拒绝而已。说到底,还是没有尝过挨饿的滋味,真要饿急眼了,什么都不意外。
前些日子有一件事,因为这件事我基本能大概谁说个八九不离十,那就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九年前出的一本(应当是一个系列)的境外旅游方面的书。而这个系列里,有关日本的这一本,封面上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把日本靖国神社的图片放到了封面上,于是引来了“公愤”。
作为曾经在这个出版社工作过几年的我而言,也很诧异能出这样的事情。期间我还与曾经在出版社一起工作的同事,如今依然在出版社的有过微信联系,基本就是了解了一下大概的情况,而且,我没对这个事情说过一句话。并非对老东家有什么感情,而是觉得无话可说。
可以肯定,这是一个编辑错误,(按照我们的出版法的相关要求衡量)。比较招笑的是,一本发行了九年的“旅游书”,时至今日才被发现有如此致命的BUG,这九年它的“流毒”该多么广?
先按照出版流程来说这事儿。出版社有一个终审机构叫编委会,所有要出版的书,这是最后的一道关口,这道关过了,基本就进入了印刷发行阶段了。
一本书的正常流程大概是这样,首先确定选题,然后按选题遴选作者,找到作者之后要确定作者的身份,资格,以及课题的方向。然后双方签约,作者在规定的时间里,要完成书稿。书稿成型后要寄给出版社负责这个课题的编辑,进行初审初校,一般来说这个需要几个来来回回。编辑是有这个专业能力的,力求把书稿按照出版意向达标完成。其中有最严厉的标准,比如政治问题,作者的立场,宗教问题等等,这都是大忌。符合了编审要求之后,期间会经历若干次团队的会审 ,以至于最后通过。书稿通过初审之后,则会有美编参与设计与排版,还有也是最重要的封面,封底,书稿插图的设计等等。这里面有很重要的问题是,书稿排版设计的插图,多数都不是美编自己画的,都是用的买断图库里的公开图。涉及版权,这是大忌。一旦你用了别人的图,被人家追上门那就很狼狈了。
美编完成排版,插图,以及封面,封底的设计之后,一定会打出样张,给作者,编辑,以及要上编委会过审来用。这就是问题的原点,且不说美编有什么“动机”,就这图能上封面,其实就一个解释,那就是自诩为把关的编委会,也有自己能力的欠缺和不足。居然就没看出来,封面右下角的那个庙,是他奶奶的靖国神社。然后,过审了,印刷了,发行了。期间还有一个环节,那就是一定会上报国家出版署做备案,居然也没发现。
九年后事发了,被发现了,于是开始追责了。班子的领导早就换了好几茬,曾经的社长,人家如今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掌门人了,你如何追责?所以,这事儿最重的板子一定是拍在那个美编身上,如果他(她)还在理工出版社,基本是在劫难逃,因为众怒需要一个“出口”。至于现任出版社领导,说实话,怎么倒霉这屎盆子都扣不到他头上,只是曾经编委会的那些人如果还在,也可能是会给个“说法”的。
至于原书的作者,不能说没关系,但是关系不大。毕竟封面不是她设计的。后来看到说原书作者是俞敏洪曾经新东方培训机构的高管,于是联想者们纷纷又开动大脑了,各种联想都朝着俞敏洪去了。
追责,收回,销毁。这是理工出版社对这个事件的态度。其实,就是一种姿态,追责有可能,收回很扯淡,只能是在售的可能收回,销毁那也是必然。哪怕是做个姿态也是必要的。
很快,人们举起的愤怒的手臂就放下了。这就是网络时代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速忘,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