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一出事引发了国人对4+4模式的关注,据说是协和医院根据美国经验推出来的一种培养方式,4年非医本科外加4年医学专业博士,然后进入规培阶段培养执业医师,为的是吸引不同学科优秀学生进入医学领域拓展思路开阔眼界培养出具有开拓性综合性思维的优秀人才.
初看起来给非医专业但是热爱医学的学生开了一扇门,让他们可以半路出家进入医学界,但是我要说的是这样的人才有多少?前半生迷迷茫茫后半生突然找到了人生方向发奋图强钻研医学取得成功?不排除有个别特别优秀人才,那他在他那个学科就不优秀了,只有医学开悟之后才特别优秀?
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为了医学界培养全才不是应该让优秀的医生去进行跨学科培养吗?怎么成了别的学科来医学界培养开拓眼界综合能力了呢?那培养出来的人才到底是让她当医生还是回去干老本行专业更合适呢?再有一点医学的专业性很强,如果一个医学博士可以通过4年培养出来那么有必要让一个专业医学学生学习九年获得博士学位吗?你让这个医学专业学生5年本科读下医学博士另外四年进修其他专业这不才是正确的对医生进行多元化跨学科全才培养的方式吗?
或者真有那特别优秀厨师,通过杀鸡宰鸭无师自通掌握了解剖学,药理学等你让她重上医大走一边流程,拿下所有学科的学分也不是不行.但是,如果真有这么优秀的厨师你学完了医学会去做厨师不更出色吗?
当然我也不否认在医疗器械研发上需要这种既懂医学又懂机械的全才,对医学专业学生培养还是慎重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