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3-3-28 09:59 编辑
分宾主坐下。上菜。倒酒。
诗妹犹豫半晌,暗示我起身,到旁边说,都是家常的?贵宾级别的客人,怎么也该上几份大菜啊!
这是嫌我抠门儿了?鸿运当头(半个浇汁卤炖猪头,不切割整盘上)就合要求,问题是这个季节这么大鱼大肉地弄,好像有点不合时宜吧?又不是逢年过节什么的。
就桌上菜品默了一遍:芦笋烩虾,手撕鸡,丸子菌汤,黄豆烧蹄髈,糖醋排骨,夹肉茄饼……菜品很多,十五、六个,摆得满满当当的,菜色也不赖,不算拿不出手吧?直接给我整懵了,严重自我怀疑了一下:这年月,属于“我”的时代,已经彻底走了吗?连对着菜谱点个菜,我都跟不上大众的喜好?
一边暗叹诗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边给了她菜品的添加权。结果她立马点了个:三文鱼。几片薄薄的,价值几百块。
我瞄了一眼,没吭声,算默认了选择。然,内心却是排斥的。倒不仅仅是价位,而是作为生鱼片,我尝试过两次,就兴致乏乏了。诗妹后来又点了两道菜,幸好,价位没再多离谱。不然呢,得多尴尬?一顿饭动辄吃掉几大千,大部分留待残羹冷炙的话,再能干的管家婆也整不会啊!
重新上桌后,我秉持本心,没对鱼片伸筷子,甚至没多看一眼。其他菜蔬果真剩下了不少,毕竟我之前就超份量点的。诗妹又格外加了几个菜,不大大超标才怪!
回家跟先生聊起,半开玩笑说,诗妹专业败家,也不晓得有啥吃头。先生说,你不爱吃,不代表别人不爱,各有各的食谱,又不是都像你这么好养。
看了他一眼,严重怀疑在嘲笑我。譬如,食谱趋于贫寒,不入主流这种。算了,不计较了,毕竟说的也有点道理。
想起某次走云贵高原玩,有个驴友赶来请客吃饭,他属于有钱人那类,自是野味佳肴的摆上来。印象里,我也差不多是如此感觉:钱花了不少,摆的都是排场,实则全浪费了。
倒是我离开的那天,他又专程赶来送行,因为赶时间的缘故,只来得及吃顿快餐,我反而觉得挺有意思,能够自在相处、玩笑。
大概真的只能以“食谱”诠释。
其实吧,我的个人食谱,也是动态变化的。从前的从前,能从上街吃到下街,从不忌口。用我家先生的话来说,是只管口福之享,哪怕是不是垃圾食品,也能大快朵颐。我母亲还说,我小时候用辣椒泡饭吃,红彤彤的看着都胃疼。
确实,大排档,冷啖杯,火锅、烧烤、串串……我都兴致勃勃。最夸张的时候,是隔三差五拐儿子跑德克士、肯德基。
随着年岁的增加,对辛辣刺激油炸食品基本能学着忍嘴了,不再会吃不到就猫爪挠痒痒似的。但先生就有了诸多意见,基于我过于偏清淡、素食,便总涉嫌苛待他和儿子。他的口头禅便是说,作为一只植食动物的你,能理解一下肉食动物的感受不?
偶尔的偶尔跟他玩笑,说咱俩的生活习惯、情趣爱好差别太多,要不,还是分开各过各的吧?他说,不,我就喜欢看你把一盘泡菜吃成山珍海味,或者把人家的山珍海味吃成泡菜的样子。
笑得我。
认真想了一下,发现他说的很有道理。比如,比起各类美酒、茶饮,我最偏爱的实则是一杯白开水。先生说,赚了、赚了,只会挣钱,不会花钱的,是哪一只神兽?但他又说,人上了年纪确实需要调整食谱,现在体能消耗大不如从前,吃什么都容易长成脂肪。
原来是自动调整机制在起作用?忽然想起来,年轻的时候没辜负味蕾和胃,该吃吃,该喝喝,还是挺幸福的。否则要等到食谱变了,很多东西都未曾尝试过,人生岂非少了很多回忆。
如此一想,就理解了诗妹对“三文鱼”类的偏爱,还在人家的食谱范畴吧。年轻比什么都好,价位啥的不在话下,浪费啥的更无须纠结,人生价值就在于潇洒走一回。像我这种大概属于自个儿走不动了,却下意识去苛责人家能跳能跑的……
食谱啊食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