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反感“栽赃”行径,是朋友圈有个家伙,平日里相处没觉得有多激进,但,这次忽而冒出来,转发别人的消息,说“该死的新冠”——我看了一下,所转内容是关于舅妈多悲惨的话题,小舅死了不久,其老父又病重云云。
我自是吓一跳,赶紧给先生看,说新冠死这么多了吗?先生盯着看了一阵,才拿回给我说,你算算放开的时间,再对应他说的时间节点?看我有点懵反应不过来。他才又剖析说,他提及的“小舅”,是在放开前死的,你没看出来吗?“老父病重”也很笼统,初发者没提及病由,但转发者一句“该死的新冠”一锤定音,齐齐导向并归罪新冠。
那,父亲是感染新冠的吧?我有些疑惑。
不排除这种可能,还应该说,可能性很大,毕竟这个节骨眼上——先生再次解释,但,初发者只说“其老父病重”,既没说病由,也没说“故去”吧?何况怎样的程度算病重?是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还是亲人的自我感觉?再则说,你算一下初发者的年龄,她所对应的小舅该多大了?舅妈的老父亲又该多大年龄了?冬季本就是老人的渡劫期,有什么情况也不算多意外的吧。不考虑这些客观因素却模糊概念,在这个最敏感、最艰难时期,以误导他人的姿态发言,简直别有用心。
一语惊醒梦中人!
这,也是我后来厌憎动辄拿死了多少人来说事儿的源起。
我确实想了解一下数据,但,必须是全面的客观的公正的真实评价,而不是政治或立场下的偏激游戏。我就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而已,我最想知道的是新冠所致的死亡距离我和我的亲友有多远,到底有没有严重的后遗症,如此等等。
我甚至专门跑了两次殡仪馆门口看看所谓的焚烧情况——只是想知道有些视频的真伪,比如“医院太平间装不下”,“殡仪馆停尸房装满了”,“启用方仓作太平间”之类的。我所看到的情况是,确实有排队拥堵的现象——我两次逗留附近,都看见了等待焚化的——但,秩序井然,并没有一些人所渲染的那样“尸横遍野、惨绝人寰”。
我家先生就又说了,你首先要考察总人口数量,冬季近几年原本死亡人数,再对应今年的死亡总人数,才能对比出来真实的情况,而不是听别人居心叵测筛选某一天,某几天或某一地区的死亡率。以敬老院为例,它的死亡率肯定比其他地方高。再如人口密集城市的绝对死亡人数——原本就该高的啊,能作为参考数据吗?
想起那天归拢公众号“这个冬天”同题诗,其中一个人是信奉宗教的,对于新冠病毒,她加了这么一句“业力决定症状轻重”。我跟几个编辑商量,最终砍了这句有明显导向的言辞。
——我尊重你的宗教信仰,但,诗歌不该被赋予传播的使命。我也不想听到这类带有“使命”的发言和数据分析,太烧脑了!
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吧,我翻看微信的积极性比较高,都遭到先生的笑话了,说你不是慢热型么?我跟他说,是想赶在别人给我转发的讯息啊视频被删之前看见,便于我更全面了解当前局势和最新动态。哟嚯,你个文艺女人居然关心国家大事?你对政治经济不是不感兴趣的嘛,他说。
是的,我不关心。
但,我关心新冠的事情啊!作为底层老百姓,我想简单安稳过日子,仅此而已。
总感觉有人在利用“新冠”作“导火索”行不轨之事——不然呢?想知道真相而已,何至于如此云遮雾罩、扑朔迷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