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2-12-29 17:11 编辑
上午,最后一节。上完了,打算回办公室。一个孩子冲出来,喊一声,老师,等等,有东西给你!
我停下了。笑眯眯等着。
以为是个棒棒糖,或者小饼干。宝宝们表达欢喜的直接方式,就是分享,恨不得一个豆腐干掰成两半。我时不时能得到这种小馈赠。
结果,递给我一个小纸条——大约十厘米见方,好在还算裁剪整齐。我这么说“好在”的意思,是我曾经收到过皱巴巴的那种。
瞄了一眼,居然是祝福辞:我是lyh,以师生关系,陪q老师跨年。赶紧笑眯眯说,谢谢,谢谢,是提前给老师过年了哈!
明天之后,就放假了。这纸条不算突兀。有些感慨:情商,妥妥的!
回到办公室,他们表示不服,说,你教语文大科的时候,受学生欢迎可以理解,怎么,教个生物小科,还跟我们抢镜头啊?!
把我乐得不行。故意耍笑,得瑟似的,说,咋?人家我长得好看,所以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
你就吹吧,他们嗤之以鼻。又把我笑得不行。
午餐后,抱着白开水灌。坐办公桌前发呆。
想着受疫情影响,暂停期末考试,立马要提前放假了,虽在我的预料内,但,还是整得有点忙乱。起码赶课程,就拖拉下很多作业。
我这……到底是布置呢?布置呢?还是布置呢?
如果布置的话,有点破坏我假期不布置无效作业的初衷;如果不布置作业的话,连基本练习都没完成,万一开学来要测试怎么办?学生不考个外焦内焦通体焦才怪!
正胡思乱想着,几个孩子涌进来,将我团团围住了,一袋子白菜举起来,往我手里直塞。再叽叽喳喳的,争先恐后的,说,老师,老师,你买菜吗?我们隆耕园自产的。
这是当下的的流行色,说是让孩子们完成劳动实践——不知是来自昔日陶行知研究会的推广,还是学校所谓“五育并举”的成果?反正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劳动基地,种出来的庄稼要么给孩子们煮着吃了,要么让孩子们自行卖出后作为班费。
这,便是孩子们围着我的缘由:要推销他们的劳动成果。
犹疑一秒、两秒,毕竟我家不缺菜啊,但,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眸,还有热切的、期望的,眼巴巴的小模样,想要拒绝的话被压在舌尖,愣生生换成了:多少钱啊?我没有现金的呢!
孩子们欢腾起来,好似取得了极大的胜利。这个说,老师,你看着给,多少都行。那个说,老师,你转微信给我们班主任好不好?
我这是被逮住了软肋?暗地里叫苦,想着家里那么多菜,我要怎么解释,这多余的买卖?却还得假装笑颜,面对这群活蹦乱跳的宝贝,说,好嘛,好嘛,老师收下了,回头给你们转钱。
后来,他们的班主任,我同事旭进了办公室,得知她的孩子们把菜“卖”给我了,笑得哈哈的,说,想锻炼学生们的胆识和沟通能力,所以鼓励他们找老师和同学们推销。
我打趣她,说,好嘛,你“锻炼”你的孩子,他们盯准了我下手!旭又笑起来,说,哪能呢,也拿我下手呢。随手拎起个袋子,朝着我晃了一下,说,看看,就这么点儿,5块钱呢,换了你,买不买?
我怀疑她在暗示我价位,为了给学生一个交代。这宠娃狂魔的行径,简直太令人发指了!但,我又没有确凿的证据。只能愿者上钩,顺着话头说,行吧,我也给你转5块钱,你跟孩子们说一声。
她欢欢喜喜说,好。想了想,又不经意似的,说,你的菜比我的规整,卷芯也比我的好。
这,大概是想安慰我一下——虽然莫名其妙买了菜,但,总归比她的划算,在同等情况下,我应该知足者常乐了?
我忽然明白过来,孩子们为嘛会喜欢我了。因为我跟他们对上的时候,容易犯心软的毛病,常常因此败下阵来,属于典型的好说话、好欺负的傻瓜蛋类型。哎呀,这样的老师,啊,不,小伙伴,给我来一打,两打,三打……我也紧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