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2-12-15 09:36 编辑
“交浅言深,君子所戒”,这是苏轼写在《上神宗皇帝书》中的一句话,也是值得每个人体悟的。
道理都懂:只有至交契友才会秉烛夜谈,泛泛之交何须言深,因言语上的冒犯而引来麻烦,何苦来哉?
但,能确切权衡“交情”深浅的人多么?能准确把握语言尺度的人多么?很多时候,道理是那个道理,事儿却是这个事儿。
生活,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会体会到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同样,很多碰撞,也只有自己遭遇到了,才知道会不会气血翻涌。
譬如,途中遇人,竟穿了不同色靴子,免不得想提醒。——语言就值得商榷。
若是微笑轻言:嗨,女士,你是不是穿错鞋子了?
人家或啊一声赶紧纠错;或哦一声解释是潮流前沿。都无妨,是不是?
若是开口则笑谓,怎么这么糊涂,鞋子都穿错了就乱跑?虽则并无恶意,听来却不怎么顺耳。
人家会怎样表现?若有交情倒也罢了,如无交情呢?
要么恼羞成怒斥干卿屁事儿;要么嗤之以鼻你懂个屁。这就尴尬了,火星就此唰唰喷溅。
人,是一种群体动物,有自我划定的社交圈子,也因需要和被需要存在。但,群体与群体之间难免有交集,因为“交浅言深”的碰撞就在所难免,计较是计较不过来的,更多时候绕行才是最好的选择。
网络论坛的缘故吧,人们变得更真实,更直率,往往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这使得很多明明是想联络交情的存在,反而变成了扎向对方的针刺,进而演绎成了口水大战,每常看得我扼腕叹息……
职业使然吧,看多了熊孩子的叛逆言行,我能够从某些看似暴戾,或看似恶意的话语里,品出些心理“示好”的倾向。但,我也不会烂好心,因这所谓“示好”就迁就或纵容,我也是远离交浅言深或者说交浅言糙者——玩个论坛而已,谁需要惯着谁呢,是不是?
但,就事论事来说,这世间多的是“不会说话”的人,也多的是越纠缠越深的恩怨,真正品行恶劣的却少之又少。这,才是最好的认知。
——仅以此文,敬赠幼君!愿你快乐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