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考大学容易吗?这是个小马过河的故事。在很多外地人眼中,北京的孩子,出生就在大学校门里面,只要长个脑袋,就能上大学。这种观点不仅外地人信,很多刚有孩子的北京年轻父母也信,觉得自己孩子考取985是底线,有些甚至把底线能定义为清北。而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子呢?我在北京陪伴儿子学到了高二,我客观的介绍一下情况。
首先说,家长的迷之自信来自于哪里?有人觉得是北京优惠的高考政策,有人觉得是北京强大的教育资源。这两点都有道理,但也都不是想象中的道理。在孩子开始的时候,教育资源的优势是先反映出来的,只可惜真当孩子一上学,很多家长会发现:教育资源,不是说给你,你就端的起来的。
小学三年级,自身知识水平不够的家长的孩子,大学梦基本就醒了。孩子学习跟不上,先讲道理后体罚,当体罚没用时,也就这样了。实际上,天赋这东西跨度很大的,即便是在北京,起码也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孩子,学习没什么前途,小学就能看出来。
到了初中,又会因为家长的不适当教育废掉一批孩子,这些孩子成绩不错,但是不错的成绩有些来自课外班,更多的来自家长的高压强制化学习,只可惜孩子进入青春期敢于反抗了,学习难度加大了。有些家长总烃别人说:“初中知识,只要努力就能学好。”呵呵,说这话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你拿北京初三的期末试卷做一下,看看最后两道题能不能在20分钟以内做出来?孩子被逼的破罐破摔或心理出问题休学,现在这种比例越来越大。北京确实教育资源优势大,但是强加给资质不到的孩子,他们是承受不了的,只要真的陪伴孩子学习的家长,就会明白这一点。外地人认为北京孩子都是少爷学习节奏,真要是这样,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休学?我儿子已经在区排名第一的高中上学,依旧有人休学,有人在崩溃的边缘。
北京学生通过中考升到高中,分流整体概率是7成,普通初中是五成。如果说一个北京初中生上学,只要没有出现心理问题不能再上学,或者是自己铁了心不想再上高中,都有高中上,这是事实,上不了公立高中,还有那么多私立高中呢。一旦北京的学生上了高中,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大概率是能有大学上的(除非实在太差的),这是事实,因为大学扩招以后,学生就是生财工具。问题是什么档次的大学?在北京,如果去竞争985、211及以上的大学,真的没那么容易,有些孩子宁可去河南这种高考大省上学,反拼985大学,就是因为第一梯队的竞争太激烈了。确实北京有很多吃不了苦的少爷,但是还有不少通过高考改命来北京落户的外地学霸,他们对孩子学习的要求很残酷的。通过大家在网上所反应的对于鸡娃的理解就能看出,很多人并不理解高端竞争的激烈程度。
有人说了:“北京不是还有不少弯道超车的学生吗?”是的。弯道超车分为两类:第一种是竞赛、强基这种学有所长的学生,这类学生的高考整体成绩可能比顶级学霸稍微差一点,但是在单项的成就根本不是普通学生能比的。如果不是家长有足够强大的知识背景和条件,再加上孩子相对出众的天赋,这条路根本走不通。第二种是走国际路线,这一种的如果年收入50万以上的家庭,恐怕是想都别想。
作为一个草根屁民,如果自身在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基础学习,手里的钱又不够支持孩子的昂贵的课外学习班。孩子的读书成才这条路我是不看好的。即便是在北京,在四大城区之内,能把孩子教育好,也就是拼一个低档次大学或大专。如果家长自身有大本的知识水平,又有足够的时间辅导孩子,还懂教育,有希望拼个985,但是绝对不轻松。
总起来说,北京的孩子,能考上大学的概率大概在5到6成。但是对于高端大学的竞争,恐怕0.6成都没有。底线985,清北一般选择,常青藤为努力目标,这种孩子在北京的确有,但那是家长知识水平、家庭条件、学校环境缺一不可的,真的学起来也不轻松。作为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这种白日梦最好别做。如果是个中产,复制这种鸡娃教育路线都有极大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