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2-11-9 09:07 编辑
同是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朱用纯先生是道学家,他对市井的眼光、分析、定义体现在他的《治家格言》字里行间。包括“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这种辛辣。
聊《治家格言》,还是要放到产生时的历史时代和历史环境当中。经得起历史大浪淘沙,今天还有借鉴意义的,咱就借鉴借鉴。
在朱用纯生活的年代,“三姑六婆”是什么群体呢?是市井社会阅历丰富,为钱财驱动积极活动于宅门儿的女性。在那个时代,别把她们想象成祝英台,没进私塾读过“正经”,见识是江湖熏陶积染而成。我想象那些三姑六婆,一定不是邋遢之人,衣衫干净得体(职业装雏形),梳洗利落。情商高是毫无疑问的。有个巧手才艺也未可知。
道学家为啥极力反对三姑六婆进家门呢?是因为那个时代,良家妇女很少接触社会,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三姑六婆进家,跟谁扯舌头?肯定不是男主人。为钱财而来,跟少见识的良家妇女扯,能有什么名堂?坑蒙拐骗呗。
道学家为啥贬斥三姑六婆却没抽“三叔六爷”呢?嘿嘿嘿,这就是说,在那个时代,那些行当是社会离不开的,用纯夫子也是要和“三叔六爷”打交道的。嘿嘿嘿,男权社会,只许汉子放火不许娘儿们点灯!
三姑六婆是我国古代为数不多的职业女性。客观地说,我们多少祖宗不是稳婆接生的?到了婚配年龄,媒婆也是跑断腿儿挣份儿辛苦钱。
所以,道学家的市井观不能你识汉字就照搬,那是浅薄的。
时代发展至今日,三姑六婆从业人员更加壮大了,各种咨询公司、房产公司、红娘公司不一而足嘛。这些社会机构的历史从来没有断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