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在饮与食
人体能量供应链有三个,糖,脂肪和蛋白质。相应的,食物也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碳水化合物,其中一部分可以转化成糖,一部分是食物纤维;二是常温下液体的油和常温中固态的脂,它在肝脏里分解成脂肪酸和酮;三是高蛋白质食品,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根据以上能量来源分析,控制体重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控制糖
②控制脂肪
③生酮饮食
控制糖,也就是少吃或者不吃主食,大米,馒头,红薯,诸如此类的高热碳水化合物应减尽减,防止转化成糖。其中的道理是这样子的,人体中的能量和热量消耗,优先消耗糖,其次是脂肪。如果每顿饭摄取大量的米面红薯土豆等等食物,它们足够自己身体的能量消耗,就轮不到燃脂,所以积攒的皮下脂肪也就只好继续养肥。就像如果一个人天天手上都有足够应付日常需要的零花钱,他或她就没有什么必要去银行取存款,存款会一直攒在银行里生息。每天吃足够量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其中的糖已经满足身体需求,那么皮下银行的脂肪自然会积攒着生息。反其道而行之,少吃或者不吃碳水化合物食品,糖浓度不足,身体就摧动皮下脂肪跑出来,转化成糖,因此,存在皮下的脂肪就或快或慢地消耗燃烧。
控制脂肪。也就是少吃油,少吃脂。既然油脂不小心会攒到自己的皮下组织里,那就干脆不吃它,让它继续长在猪身上或者牛皮下。与低碳饮食一样,吃低脂食物也是一种控制体重的途径。
生酮饮食。与低碳饮食不同,与低脂饮食也不同,生酮饮食脑洞大开,偏偏要多吃脂类食物。理由如下,说:人的心脏所需的能量60%来自脂肪,因为脂肪提供的能量稳定而量大;同时,人的大脑不接受脂肪的能量,只吸收糖和酮。根据这种拧巴的窘境,那就吃脂类食品,不吃碳水化合食品,这样放开吃东坡肉和红烧猪手不亦快哉,吃进肚里,还引带皮下脂肪一起冲进肝脏分解成脂肪酸和酮,即打发心脏高兴,还满足大脑供血需求。皆大欢喜。
……
到底怎么吃出一个好的体脂率呢?上面三种流行的饮食学说主要从控制脂肪与糖的存量与增量角度考虑控制体脂率各说各有理,自己怎么舒泰怎么吃。要是非得标新立异,不说出一点新腔调不行的话,我会这么说:
分子生物学现在对蛋白质和DNA研究的比较深入,甘油酯,脂肪酸,磷脂,糖脂,鞘脂,胆固醇,孕烯醇酮脂等等各种各样的脂肪,研究和认识还远远不够深入和细致。这方面的饮食主要还是以个人经验为主,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家族,反思自己熟识的亲友,从中获取适合自己的经验。
以我个人的认识而言:
①脂肪不多么可怕。这个认识源于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女糖尿病患者比男的少,二是血管疾病女患少于男患。
为什么呢?女人可以容易地把过剩的脂肪存到皮下脂肪组织。
从西医的角度,这说明女性身体善于运营胰腺,胰腺素调节血糖浓度,把糖转化成脂肪转移出血液。男性乐于刺激肾上腺激素,肾上腺激素高则抑制胰腺素,皮下脂肪更容易转化成糖,血糖浓度易高。以开车譬,女司机爱踏刹车,男司机好踩油门。这是两种天性。
男司机猛踩油门,发动机升温暴热,散不出去则损害车体。人体也是这样子的,血糖高,内热,也需要及时散热。怎么散呢?
一是要有运载工具,二是表面散热器要有足够的面积。散热的内部运转工具按下不表,单说表面散热器,即脂肪。皮下脂肪没有一定的厚度,散热效率就不够高。请问,苦夏的人家,胖子难受呢还是瘦子难受啊?答曰,胖子的难受都是表面的,瘦子苦在身体里头。
皮下脂肪不但御寒,而且散热。脂肪散热,这是段干教授独家秘笈。
②胆固醇的误会。上一段说到运载工具。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都负责运输磷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负责运出肝外,高密度脂蛋白负责运进肝内。与心血管疾病正相关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肝脏分解的脂肪不能运出血外,于是低密度胆固醇常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胆固醇浓度偏高云云,特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是指脂蛋a颗粒以及胆固醇二者的混合浓度。低密度脂蛋白包括血栓载脂蛋白(a)肽,氧化磷脂脂蛋白(a)以及脂蛋白a,而且,脂蛋白a的血浓度因人而异。这样就导致一部分人体检报告看上去超标而实际上正常,这些体检不正常而实际上正常的人服用他汀药时就导致其他风险。
③嘌呤。引发痛风的嘌呤基本上都来自体内细胞分子的分解,与摄取食物的嘌呤关系很小。
④添加剂。各种各样的时尚食品中的植物奶油或者植物脂粉肯定会对人体有害,尤其是未婚未育的善男女不要多吃多喝有这添加剂的食品,血管有问题的人也是禁忌。海天酱油沸沸扬扬闹个天翻地覆,其实吧也就是两种添加剂,"苯甲酸钠和三氯蔗糖"。"苯甲酸钠"用作防腐剂,好坏难说,建议以后不要买含有"苯甲酸钠"的酱油饮料,"山梨酸钾"是更好的防腐剂。也就是说,有些食品确实不得不通过添加剂延长保质期,那么,就选含"山梨酸钾"的呗。
"三氯蔗糖"这东西啊,就是另外一种植物奶油,唯一的作用就是增加口感,没有任何营养,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副作用,"三氯蔗糖"人体不吸收,问题是它也排不干净,总会有残留,这部分残留日积月累,人的内脏就不堪其重。含"三氯蔗糖"的食品恐怕与用植物奶油的一样多,当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