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以往读诗经,都是从前至后,先周南后召南,然后一月得厌倦而再也读不下去,最后厚着脸皮放弃,所以屡读屡至邶风之前而止,很不像样。鉴于此,今次再读诗经,决定过二南而不诵,直接自邶风始,边读边感边记,做出个读书人该有的样子。
周武王灭商后,听取其弟弟周公旦“以殷治殷的建议,让纣王之子武庚继续在朝歌管理殷商遗族,但在朝歌周边设立三监,这就是北边的邶国,东边的卫国和南边的鄘国,让他的三个叔叔(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别镇守这三个地方,防止武庚叛乱。后来,武王死后不久,周公旦主政,武庚串通三监,发起叛乱。周公率大军东征,历三年方得平定。自此三国并殷都,合为卫国。邶国,据资料,地域大约是现在的南至鹤壁(朝歌),北到邯郸一带。
诗经里的邶风、鄘风和卫风,皆是指三监之时的三个地域上的民歌,由于三地相邻,所以诗风也相近。后来,三国归卫,但唱颂在邶地的民歌依旧被称为邶风,只是诗中所颂之事,已经是卫国的事情了。
卫国继承商都之盛,经济发达,商品丰富,所以统治者见识的花样多,心思淫荡,不尊不德,为百姓们所不齿,所以很多诗是来讽刺这种腐化作风的。另外卫国将孱兵弱,不但被两边的齐晋欺负,还被北方的狄人骚扰,这也催生了很多鼓励人奋起反抗的爱国诗篇。这些情感,一并组成了这十九篇可吟可唱的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