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2-7-25 08:40 编辑
首先,各位要清楚的:哲学是一条长河。
纵贯古今,横贯中外,每一位哲学家的学说或与哲学相关的思维逻辑,以及哲学延伸段和分支,不管是否为大众所尽知,但凡存在过,留痕过了,哪怕若昙花一现,便是组成这条长河的浪花之一。
由此,这条长河是动态的,沿途不断有新的哲学注入,也有不再适应新形势的旧哲学退出历史舞台,为人们研究哲学发展进程的可参考文献。
以真方子高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为例:它最初的存在,是对古希腊神学的反叛,强调人的主体性,有着很积极的意义,也符合人类认知发展规律。
但,以人的感觉去定义世间万物,却又容易陷于绝对、主观、唯心了。到更客观的哲学出现之后,“人是万物的尺度”准则,也必然会渐渐暴露出局限性来。
可见,哪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哲学”?哲学本身也是要随着社会的进程不断发展进化,须得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和规则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认知水平和与之配套的哲学理论和思维导图,这个才是正理!
当然,还有另一种角度。就是哲学本身,不仅仅是系列学说,更是一种思维的走向和思维方式——这个角度切入呢?会不会更便捷些了?哪位要不要试试?
瞧,这么简单的反驳,足以推翻“哲学已死”的谬论,高隐愣是绕了又绕。再说,扯文学和科学陪杀场做什么呢?显得你博学多识?博闻强记?擅长旁征博引?就没想过话题分散了,失了准头,也容易拉出漏洞么?关键是,浪费吃瓜群众的时间,也耽搁睡美容觉这事儿。你说,可恨不可恨?!
至于真方子,说是酬和高隐的,实则比高隐的论述更不靠谱。首先,立足点就有问题——人是万物的尺度——不过是哲学体系中的论调之一,能成为你支持哲学存在的全部依据?何况你举的这个牌子,或许恰恰起了负作用也未可知。以人的感觉为尺度,闹热完全可以告诉你:你可以认为哲学没死,我认为哲学死了,我们各有各的认知,无所谓对和错。敢问,你又如何辩驳?
其次,哲学会不会死与科学何关?高隐说科学你就说,你能不能创新一下?何况科学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前者与哲学息息相关,纵然是后者,也与哲学相辅相成的,你把它们对立起来干嘛?难道科学会导致哲学消亡?那还论证什么啊,论证?直接宣布:闹热,你赢了!
不是还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真方子你要不要发散一下,论证哲学的尽头是什么?都不知道你的关注点在哪里,着力点又在哪里,直接看得我云里雾里的,要不是看你还算长得好看,我都直接弃读了,就。
————华丽丽的分界线————————
【题外话】
如果要我打分的话。如下:
闹热85分。高隐60分。真方子45分。
理由:闹热起个话题,明显是自说自话(50),却吸引版友参与话题(奖励20),参与成热议比源头还热闹,发散出多个帖(再奖15分)。物超所值,赚了!
高隐反驳,态度好,热情,敬业(85),行文罗里吧嗦,东拉西扯,削弱了气势和力度(扣20),主帖辩论重点不突出,按理就该以回帖补充吧,我正挨个儿看得起劲呢,就见其呵斥钟馗,说人家懂个屁,让人家滚——太不负责任了,对手都滚了,吃瓜群众咋办?陪你凉凉孤单寂寞冷啊?!(再扣15分)。
真方子,45分,不增不减。
顺给刘庄主打个分:55分。
言简意赅,主题鲜明,虽有漏洞,倒也不失论辩技巧(80)。然,举例论证略有牵强且不说,主帖好些个暗戳戳的不敬词,有损风度,有碍观瞻,严重影响吃瓜群众的情绪和食欲(扣25,以示批评;再有下次,直接扣光了,以儆效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