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关于老丑的小说《夏苦生》说几句
查看: 59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老丑的小说《夏苦生》说几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4-4 15: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红七狐 于 2025-4-4 15:34 编辑

       老丑的文字功夫还不错,许多情节来自现实,现实的的情节,好的文字功底,两相结合,有生活感,能走入大部分人的内心,引起大部分的共鸣,这点毋庸置疑。

       文学要求来自生活,但还要高于生活,从这点来说,老丑来自生活做的好,高于生活有点欠缺,这个高于生活的高于怎么说呢?所谓高于生活,就是能揭示生活的本质。

       来自生活,需要真实感现场感,身临其境的感觉。高于生活呢?不是深陷其中的无力感,而是从生活的本质中,找到生活的方向感,引导人们从无力感中解脱出来,争取为更多人的找到内心舒适区,这需要有很强的对生活本质的洞察能力,找到苦难的根源所在,并能引导人们从如何面对苦难,到探索解决苦难的方法,最终有解决的苦难根源的希望,若不能如此,仅仅停留在揭示的层面上,而无法在如何解决苦难的根源性上做文章,至少在我看,创作就存在意义的缺失。

       对比余华的《活着》,《活着》我看了至少两遍,在《活着》中,我不仅仅感受到了命运对人的作弄,感受到人在灾难面前的无力感,但我更能感受到人类在苦难过后的精神寄托,感受到人类情感中的超级自愈能力,以及人类的生存智慧如何让人生生不息的苦难中繁衍,苦难不值得赞美,但人类永远都在苦难中砥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也正是在苦难的砥砺中才焕发出人类独有的情感力量和智慧光芒。

       文字有无形的力量,这个力量来自对现实的真实刻画,更来自创作者内心对生活对人性认知很沉淀,显然,老丑长于刻画现实,所以能够吸引大部分的人,但从生活的本质和人性的本质上,老丑无法用高于生活的笔法,让更多的人思考,从而为解决现实问题找到突破的希望和力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4-4 15: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最操蛋的文学作品就是带着说教目的那种
好的作品让读者自己思考意义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4-4 15:55 |只看该作者
本岸倒有不同看法

苦难不值得歌颂,但值得反思,而现实又往往对反思集体无力,对根源讳莫如深。
从这点上,当事人所代表的这一类亲历者,在他们的挣扎被反复践踏后,为了活下去,所谓砥砺也最多是阿Q式的自我麻醉吧。
但这样的砥砺真的是正能量吗?苦中作乐真的值得歌颂吗?

反思,就是这篇字的意义所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4-4 17:02 |只看该作者
个人不大遵守主流的文艺理论,这个故事也并没有当做一篇小说认真去写。纯粹是酒后有感,生怕以后忘了赶紧记下,一个数萝卜下锅的流水账。不是为了创作,而是为了记录。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应该负有记录的责任。这个故事写起来非常之快,是因为里面的每一件事都真实发生过,而且是覆盖全国、大面积的发生过。
如果以此人为原型认真创作的话,起步价应该在三五十万字才能结束。这不是我的初衷。

当时想的,仅仅是单纯的记录、呈现。

至于高于生活,怎样才算高于生活呢?你提到余华的《活着》,前年我们好像为此也吵了几天。很多人跟你看法一样,代表作者强行提取了一些光亮和意义,而我认为,余华的本意恰恰相反,他是想通过一个人的命运来让大家反思,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该不该仅仅为了活着苟成那个样子。我的说法是有印证的,余华在接受访谈的时候,亲自那么说过。高于生活,不代表一定要符合主流审美或需要。

如果余华真的要强行给福贵抹上一丝温暖的色调,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把最后的孙子写死,而且是因为极端饥饿,吃了豆子而撑死。听说在排成电影的时候,这个情节被改编掉了。编剧大概跟你一样,硬给余华了送温暖。

有些事只要摆在那里,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感谢批评和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4-4 22:54 |只看该作者
上岸 发表于 2025-4-4 15:55
本岸倒有不同看法

苦难不值得歌颂,但值得反思,而现实又往往对反思集体无力,对根源讳莫如深。

反思不能浮在表面,浮在表面的反思还不如不反思,反思不到根源上去,只会添乱,还不如懵懂不知更好。

根源在哪里呢?根源你周围的人,在于离你最近的人,想想看,板子打到谁的身上合适呢?

制度是一样的制度,执行的能力和尺度各有不同。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4-4 23:00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5-4-4 17:02
个人不大遵守主流的文艺理论,这个故事也并没有当做一篇小说认真去写。纯粹是酒后有感,生怕以后忘了赶紧记 ...

真实在懂得的人的眼里,可以是无穷的力量,在不懂得的人的眼里可以是无意义的事件。

如何才是客观的呈现,掺杂的许多的个人理解,所以就会有许多的个人情绪倾向,从我来看,在余华的文字里,我没看到个人的情绪,但在你的记录里,我分明看到了你的情绪。

如果一片记录的文字里,让人一眼就看到了情绪,这片文字或许可能就不是客观的记录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4-4 23: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按倒就亲 于 2025-4-4 23:56 编辑
红七狐 发表于 2025-4-4 23:00
真实在懂得的人的眼里,可以是无穷的力量,在不懂得的人的眼里可以是无意义的事件。

如何才是客观的呈 ...


确实掺杂了一些嘲讽的刺在里面。原则上说,努力追求冷静客观当然是对的。但事实上,几乎不可能。

首先,就连对客观防伪要求最髙的历史,都做不到。无论撰写者如何公正超脱,并且没有受到来自任何一方的压力,仍然如此。因为他有自己的判断,在选择史料、事件的时候,就已经走上了自己的倾向,客观只是他个人的认知。远的不说,最近的易中天中华史,纯属面向中学生的简介版,全套二十余册找不到一句“情绪",还不是照样封杀?

其次,这个时代到底是缺了歌颂还是缺了反思呢?每天充斥报纸、电视、网络、宣传车、大喇叭、展示牌上的各种歌颂赞美,从来没有人去要求客观,而一旦从某事上找不出正能量来,就立马去要求客观、不带情绪。这种双标本身就不公平,实际上是对真实记录的扼杀。

事实上,真正现场面对那些事的时候,有情绪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假如国策队把“一人超生全村结扎”的标语刷在你村小学的院墙上,我不相信你会没有情绪。

去年,我们与某高速联接线沿线街道上,按领导要求,临街房屋必须进行外立面铲除翻新,连商铺广告牌都必须统一颜色款式大小风格。有个小店,惟一的一个叛逆店,店主是房主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他希望保留自己招牌的个性化。很可惜,挨了揍罚了款,还是乖乖被统一了。他因妄想与众不同而遭了打击。

这个小朋友的遭遇,跟要求那个帖子必须冷静客观一样。本质不是要求冷静客观,而是要求保持一致、抹杀另类。整个社会都害怕不一样的东西,哪怕它其实是无害的。与众不同就是有害。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4-5 14:12 |只看该作者
我是来围观的。。。。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4-6 20:37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5-4-4 23:54
确实掺杂了一些嘲讽的刺在里面。原则上说,努力追求冷静客观当然是对的。但事实上,几乎不可能。

首 ...

只是纯粹谈观点看法,何必代入情绪?当然,这是我对自己说的,我不反对别人有情绪,原因是,情绪可控与否,不是个人能决定的。

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选取何种装扮,但凭自己的喜好吧,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历史虚无主义,其实,我感觉说大了,历史只为强者所用,我不是强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站在了客观的立场上。

我一直在反思,从来不歌颂,之所以没有批判的声音,是因为我觉得,这个社会,批判无益,社会更需要这样的氛围,真正的清醒者,能看到这种氛围后社会逻辑,这个社会运行逻辑,是符合人性的,所谓的批判,不是真正的清醒,而是只看到了表面的荒诞,看不透人性的本来,无论是西方怎么在爱的教育、人性的培养上如何努力,都无法解决人性本来的缺陷,人类自身无法克服人性本来的缺陷,制度无法从根本解决人类的愚蠢和人性的缺陷。

所以社会需要东方文明所带来人类文明的情感密码,东方的智慧逻辑和情感密码,或许是解决人性缺陷最佳方案。

“一人超生全村结扎”是执行者的混蛋,商铺广告牌都必须统一颜色款式大小风格看似混蛋,实则是无伤大雅的荒唐,这些混蛋和荒唐是人类愚蠢的体现,是人性无法自愈的缺陷,这种行为存在本身,看似是制度上的瑕疵,但恰恰正体现了人类自由意志的愚蠢,人性本质上缺陷。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