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 19
|
河南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钱被偷走了,还要把口灭了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坏菜 于 2022-7-12 23:02 编辑
内外勾结,惊天大案!初步:2900储户,合计超12亿存款拿不回来了,这是我们以前的认知。No,实际上是397亿!而且这还只是目前查清的数字!涉案者5家河南银行、两家安徽银行,这也是目前知道的!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目前真相是银行高管与股东互相勾结,掏空了银行,真银行拿着真手续,和外面的人一起,搞了一个不入真账的平台。表面上看,储户的钱存入了银行,但实际上都进了这个假的平台。平台是假的,但银行是真的,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是真的,甚至连那个不入真账的平台,也是银行弄出来的,这踏马一般的储户怎么能够分辨的出来!高啊!真他妈高!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真银行把自己掏空了,谁能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建国以来,中国的银行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啊!但它真的就发生了,而且卷走了397亿!(目前知道的)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坏菜 于 2022-7-12 23:18 编辑
这397亿,除了本地储户的存款,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外地,他们被银行宣传的高额利息给骗了过来;按说异地吸储是违规的,但也不是不能操作,比如说让储户亲自去开户,你总不能不让外地人开户吧,再比如说,让线下业务转成线上的自营小程序app,这也合理,钱就这样滚滚而来,越来越多!根据最新的消息,这回抓了很多人:银行高管、新财富集团关联技术公司、资本掮客等等都被连锅端了;但是呢,新财富的实际控制人吕奕早就卷钱走人了,跑到了境外,能不能抓回来,未知数呢,即使抓回来了,储户的钱还有呢,有前车之鉴,大家都清楚的,难、很难!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这个事有个很不利于储户的情况,那就是很难定性。银行是真的,但平台是假的,所以储户的钱呢,从一开始就没进过银行的系统,而是进了这帮狗屎营造出来的假系统,被截走了;而储户看来呢,他们是把钱存入了真银行,实际呢,他们存进去的就是个假系统,但这中间所有的手续都是真的!
![]() ![]() 所以这甚至都不能算掏空银行,因为钱跟本就没进银行啊!也不能算诈骗,因为所有的手续都是真的!按照目前的法律界定,顶多算集资,还是非法的,只不过出面搞集资的是真银行的人,让储户们误以为他们的钱进了银行。从定性上看,这甚至都不能算是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因为他们干的,压根就不是银行的活,这顶多算银行的工作人员犯罪。这好比你进了特斯拉的总部大楼,但力里面的所有工作人员呢,都是特斯拉花钱请来的,但他们每个人在上班的时候呢,都在给马斯克干活,这顶多算干私活,出了事也是私活的雇主马斯克承担责任——离谱吧?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所以银保监会在表态的时候只说:银行股东的涉嫌犯罪正在调查,只说保护合法存款;但没有回应那些算真实的合法,也没有直接说是银行的问题。因为在这一次的事件中,银行从来就只是一张虎皮,从法律的层面看,这件事跟银行本身真没有多少关系,甚至你要说银行也是受害者也行,那这397亿最终要由谁买单呢?又是一笔烂账啊!最后就是套路:坏人被抓了,正义得以伸张了,储户的钱没了,追不回来了!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坏菜 发表于 2022-7-12 23:36 储户只能自认倒霉,这起建国后从未有过的事情,其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这次事情要是解决不好,就会动摇整个银行业的根基。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转一个老几的,看看他说的这个“垫付”
![]() ![]() :设想一下,假如此时他们被分成几类,贴上标签,有穷苦人、富商、厂长和官员,如果现在做出一个决定,由于种种原因,只能把钱还给其中某一个标签的人,其他三个标签的人最终会拿不到钱,你猜结果会怎么样?再具体一点,如果穷苦人最终拿回了钱,你猜他们会不会散去?你再猜如果另外三个标签的人继续聚在一起讨债,他们还能得到多少声援? “他们还能得到多少声援?” 这不是设问,而是反问,我认为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假设处理此事件的人若按此种方式操作,那么该事件将以最低的“成本”被终结——聚集的人群会散去,未讨回钱的人只能吃哑巴亏,一切重归平静,仿佛从未发生。 今天上午,河南银保监局联合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公告称,将对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在内的数家村镇银行账外业务客户本金进行垫付,首批垫付对象为合并金额5万元(含)以下的客户。5万元以上的,陆续垫付,垫付安排另行公告。 图片 关键词有两个,一个“账外业务客户”,一个是“5万元(含)以下”。 账外业务客户,指的是客户的这笔钱还未入到这些银行的系统当中,至于这笔钱目前在哪儿飘着,以及此类客户有哪些,那肯定只能听他们怎么说,毕竟大多数人连“账外业务客户”都搞不清楚; 账外业务客户中5万元(含)以下的客户,这不难理解,重点在于,两个条件并排放在一起,即便那些5万元以下的储户也都无法确定自己究竟是否符合“垫付”条件。所以到底符不符合条件,只能听他们怎么说,他们说你符合,你就符合,说你不符合,你也无从证明自己符合。 他们这么操作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我不好定论,但可以确定的结果是,经由“账外”和“5万元”双重筛选,他们首批需要垫付的资金是有限的,但“灭火”效果是一致的。 如何看待问题决定着如何解决问题。 如果解决问题的人认为这是由于银行违规导致“储户资金无法兑付问题”,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想办法偿付储户的钱; 如果解决问题的人认为这是“储户聚集问题”,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想办法让人群散去。相比于前者,这显然是更“简洁”的方案。 就他们此次给出的这份公告而言,我不认为他们这是在着意于偿还储户的钱,而是在用这个方案使“人群散去”,让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手段如何?一点都不高明,都是用烂了的套路,唯一有点新意的就是“账外业务客户”这点调料。但手段高明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手段通常很有效,足以终结此次事件——聚集的人群会散去,未讨回钱的人只能吃哑巴亏,一切重归平静,仿佛从未发生。 首先,他们不说不还,而是有条件的还,这个时候大家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条件”上,这叫做“退而求其次”; 其次,条件有二,其一是账外,这一点属于幸运加持,跟中奖差不多;其二是5万元及以下,这一点叫做“杀人以慈悲为怀,放过5岁以下的小孩”,算是仁至义尽了。 这样一来,大家原本聚集的愤怒就会消解为对“幸运”的期待和对“穷人”的道德倾斜——他只有那么点钱,那可是他救命的钱,当然应该先还。 让原本凝聚成的一种声音通过此种方式分解成多种声音,气就弱了,气弱了势也就没了,势没了人也就散了。愤怒会变成后悔、懊恼、沮丧等等情绪,然后四散开去。 这份公告的细节不止如此,看第二、第三条: 二、资金垫付后,若发现客户存在额外渠道获取高息或违法违规行为,保留追缴垫付资金的权力; 三、对于额外渠道获取高息或涉嫌违法和犯罪的资金,暂不垫付。 如果不细究,感觉啥问题没有。问题是,什么叫“额外渠道获取高息”?额外渠道是什么?民间借贷算吗?保险理财算吗?年化达到多少算高息?6%?12%?18%?(信用卡年化利率即18%) 这两条的解释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他们要的是解释权,不是别的。每多一道“工序”,就可以延缓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有多长,他们说了算。谁能磨得过谁,这还用说吗? 最后是几个追问: 1、抛开所谓的账外业务不谈,为什么先“垫付”存款金额5万元及以下的客户?这个优先级排序的合理性是什么?基于什么理由? 2、目前已统计的需要偿还的总金额是多少?按照5万元一档归类,各档的储户人数是多少?为什么不公布?事到如今,这对于储户来讲是很重要的讯息,他们需要根据这个讯息评估自己的回款可能性即预期的时间; 3、你们最终是否能够全额“垫付”,将所有储户的钱都“偿还”?如果不能,保险理赔方面是否达到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后续将如何处理?或者,你们会不会负责到底? 4、5万元以上的陆续垫付,另行通知——抛开公正性不谈,请问期限是多久?陆续到什么程度?分多少期?最终是否能全额偿还?最终的偿还期限是多久?在信用度已经这么糟糕的情况下,大家该如何信你们说的话? 至于垫付的钱从哪儿来这种幼稚的问题我都懒得追问,以上追问不是追问他们,而是追问这个事件目前的状况到底如何,因为我看到几个公众号都在说,“河南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来,谁来跟我说说,什么叫正确?什么他妈的叫他妈的正确? 谁的正确?让人群能散去的正确?还是能偿清本金的正确?是对河南的正确还是对储户的正确? 钱都还没影儿呢,地洗得倒是挺他妈的勤快。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2-7-12 23:52 昨天西安一个妹妹问我,她过去的一个同事这两年来一直鼓动她在某小区买一处房子,说是有多优惠,问我买还是不买。我问她,是不是必需要买的?她回答,不是必须的,也就是把钱放到房子上。我说,那你还是别买了,现在看来,你把钱用到提高生活质量上,是最好的,穿好点,把自己弄的漂亮点,美美容啊、运动啊,把钱花在这方面,把身体搞好,这是最合算的。她的看法跟我一样,我说她过去的同事就是个掮客,她也认可。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