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个胃大口糙、不挑不拣的读者,那时书店只卖伟人著作。家父是教授,只要我拉出书单,他便从大学的图书馆为我去借,看完再借,每次十多本。《史记》、《浮士德》、莎士比亚、海涅、屠格涅夫、《语丝》合订本……就是那时读的。 后来文革、上山下乡、工厂学徒,图书馆关张,求一本亦难得。只得捞到什么就看什么,本看不懂的哲学、政治、经济,乃至高等数学,都啃得津津有味。 想不到老来变得这么挑剔,读书于我纯是消遣,决不读那些高层次、大部头,哲理、思辨等烧脑的货色。只挑纪晓岚、丰子恺、郁达夫、雷蒙·钱德勒、清少纳言一类轻松有趣的文字来看。 近年更发展到无论书籍、报刊,但凡印出来的,一概不看,只读网络上的东西。那些小文人、小百姓写意而为的网文极合我的口味,较之专业作家中规中矩的大作,更鲜活、更精辟、更透彻。 尽管零零碎碎写过几百条网文,但我本意不是做个写手。我的写只是读的一个部分,就像随手写下的眉批、标记,留下给自己看。那是另一个自己,一个虚拟的读者,他懂我的一切。 不多几个博友,虽素昧平生,却与我的视角、语言习惯,可能产生的联想不谋而合,教我惊喜,以为声气相通。他们也会来看我的博客,于是有些文字便是写给他们的。其他人等,来与不来,是否门可罗雀,于我全无关系。 大多数时间我只是默默地、单向地欣赏众多写手那些教我耳目一新的美文。也曾击节叫好,不是互动,是喜悦,也是钦敬,发自衷心,不觉间脱口而出。 活到我这年纪,生计、身份、过去未来……全不足教我上心。我在虚拟的时空独来独往,像一条自在的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