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22-8-1 10:37 编辑
段子早。
此篇,之前没作翻译,昨夜草草,未及细考。且容我再斟酌一番袄。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式:从工,从弋,本义:法度、规范的意思;《说文》:式:法也。
古汉语对式的解释
1、法度、规矩。
2、效法,规范《诗经·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士之式:成王的品德令人信服,是天下士子效法的榜样。
3、通“试”:使用。《诗经·小雅·小明》神之听之,式榖以女。《郑笺》:式,用。
4、通“轼”:车的扶手。苏轼的轼,以手扶轼,为古人表示尊重的礼节。古人乘车过长者或尊者之门时,伏于车前横木,以示尊敬,称为“式”。式闾:恭敬贤士。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这件事在《荀子》,《吕氏春秋》,《礼记》,《史记》,《逸周书》,《尚书》,《后汉书》中都有提及,大同小异。
《史记·殷本纪》记为:武王“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汉书·张良传》记为"表商容闾,式箕子门,封比干墓"。注,式:亦表也。
表:古汉语中,表在作动词时,是表彰的意思,赠牌匾立牌坊,称“旌表”,是一个仪式。
窃以为:单就这一个“式”,可以理解为武王经过商容的家门口,以手扶轼,表示尊敬。但在这个排比句中,封……式……表……都是一个意思,即礼敬贤士,表彰德行。
所以我把武王式商容之闾的“式”,当做“表”来解释。就是武王敲锣打鼓给商容家送锦旗。
而“席不暇暖”有人翻译为“武王忙得很,去拜访贤士时连屁股下面的席子还没坐热乎就走了”,这显然是不符合武王礼敬贤士的初心的,来去匆匆,这不是走过场么。
这个“席不暇暖”之席,是哪里的席呢?宫殿之席,还是车上之席?莫不是武王坐在车上,遇到一个贤士的家门口就站起来以手扶式,刚要坐下,又遇到一个贤士的家门口,还得站起来,如是者三。
这跟周公有一拼啊,周公吃饭一日三吐哺,武王屁股一日三离席。
窃以为应该是:武王打下了天下,屁股还没坐热乎就去拜访贤士了。
请段爷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