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股海泛舟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查看: 2513|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7-31 20: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追随段干、小费而来,拟在华夏续修《世说新语》笔记。



此图镇楼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2-7-31 20: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22-7-31 22:43 编辑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志人小说。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一千二百一十则(不同版本略有出入),记述东汉末年至南朝宋初二百年间的士族风尚、琐闻轶事,从中可一窥“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
  
  醉某从2015年起欲通读《世说新语》,断断续续一直未竟,今起把之前的笔记整理一下,从头开始。
  
  第一篇:德行
  
  【原文】一、陈仲举言为世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陈仲举:陈蕃字仲举,河南汝南人,东汉桓帝时官至太尉,不畏强权,反对宦官专权,为当时的太学生所敬仰,故有“言为世则,行为世范”的美誉。灵帝立,陈蕃与外戚窦武合谋诛杀宦官,事败被宦官所杀。
  
  徐孺子:徐稚字孺子,江西豫章人,东汉名士,因不满宦官专政,终身不仕。
  
  豫  章:汉代至隋唐的一个行政区划。汉始设豫章郡,在今江西北部,治所为南昌县。隋、唐改豫章郡为洪州,改南昌县为豫章县。故王勃《滕王阁序》 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武王式商容之闾:相传商容是纣王时期著名的贤臣,因谏被黜,隐居太行,武王伐纣成功后,“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以示礼敬贤士,武王请任三公,商容辞不受。《封神演义》中,商容被写成纣王的宰相,纣王要杀太子,商容以死相谏,撞死在九节殿上。
  式:仪式,立牌坊赠匾额,又称“旌表”;闾:里巷之门(《说文》),泛指居住的地方。这句说武王在商容的家乡举行表彰仪式。
  【简译】
  
  东汉名臣陈蕃,言行举止可谓天下之典范。当初第一次赴任当官之时,登上公车,手持缰绳,心怀澄清天下的志向。他去豫章做太守,一到南昌,就问属下,徐稚在哪里?想要先去拜访这位高人。掌管文书的主簿回应说:“属下众人都希望太守大人先到官署就任。”陈蕃说:“想当年周武王刚得天下,屁股底下的席子还没坐热乎(连休息都顾不上),就去拜访和表彰贤者商容。我礼贤下士,有什么不可以?”
  
  【解读】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陈蕃任职豫章时,从不接待宾客,独敬徐稚。馆驿中不设床榻,只为徐稚设一张临时床铺,徐稚来了就铺上,徐稚走了就挂起来。曰“陈蕃悬榻”。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少年时,自己住一个破房子里读书,屋子里外乱七八糟,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串门,看见陈蕃的房间脏乱差,下不去脚,便问:小孩子为什么不打扫房间接待宾客啊?
  
  陈蕃对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薛勤笑曰: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
  
  南宋学者徐钧有诗云:身居一室尚凝尘,天下如何扫得清。须信修齐可平治,绝怜志大竟无成。

       又:东汉一朝,朝政十分混乱,十三个皇帝中有十个在登基时不足二十岁,最小的不到一百天,有的皇帝没来得及生儿子就死了。皇帝太小,于是母后垂帘,任用外戚,皇帝想夺回权力,只有依靠宦官,因为皇帝从小在宫廷长大,接触不到别的人,也不信任别人,这样用宦官干掉外戚,宦官又专权了,同样道理,想干掉宦官,只有依靠皇后、太后的家族力量,于是干掉了宦官,外戚又专权了。 如此周而复始,直至汉末。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7-31 20: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22-7-31 22:18 编辑

  【原文】
  
  二、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书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三、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书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书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
  
  周子居:周乘字子居,河南正阳人,东汉末名臣,曾任泰山太守,与陈蕃、黄书度交好。
  
  黄书度:黄宪字书度,河南正阳人,东汉末名士。
  
  郭宗林:郭泰字宗林,山西介休人,东汉著名教育家,太学生领袖,当世“八顾”之一,又与介子推,文彦博合称“介休三贤”。
  
  袁奉高:袁阆字奉高,河南正阳人,东汉末名士。
  
  造  诣:古时,造和诣都是“到...去”的意思,造访、拜访,而“诣”含有敬意,一般指拜访尊长。今之“造诣”一词, 盖由“造”“诣”合成而来,意指学识、武艺、艺术等修为所“到达”的境界。
  
  【简译】
  
  二,周乘常说:我若有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宪,那么庸俗浅薄、贪婪卑劣的念头就会再次冒出来。
  
  (《后汉书·黄宪传》说这句话是陈蕃与周举二人说的。)
  
  三,郭泰曾经到汝南访友。拜访袁阆时,车都不停稳,见一面就走。而拜访黄宪,则白天晚上聊不够,要住上几天。有人问他什么原因?郭泰说:黄宪如万顷波涛一样宽广深邃,沉淀过滤不会变清澈,翻动搅拌也不会变混浊,他的涵养和胸怀博大精深,无法测量。
  
  【解读】
  
  “叔度千顷”
  
  黄宪是个谜一般的传奇人物。一介布衣,却被当时的士大夫所敬仰推崇,称“颜回再世”。
  
  黄宪没有留下什么作品,也没有关于他的言行流传下来,但从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可知其人风采。
  
  《汉书·黄宪传》记载了这样几件事:
  
  1,黄宪出身贫寒,父亲是兽医。曾被推举孝廉,在朋友劝说下到过京师,但不久就回乡,一生不肯为官,隐居乡里。
  
  2,以品行高洁而名动天下的当世名士荀淑,在汝南的驿馆遇见十四岁的黄宪,非常惊奇,俩人聊了一天,太阳快落山了都浑然不觉。分手时荀淑对黄宪说:你是我的师表啊。荀淑到了袁阆家,进门就说:你们这儿有个“颜回”那样圣贤之人,你知道不?袁阆说:你这是见到咱们村的黄宪了吧?
  
  3,同郡豪门子弟戴良一向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自比孔子和大禹,但一见到黄宪就恭恭敬敬,每次见过黄宪之后回家,总是怅然若失,他母亲一看他这个样子就知道,他又见到黄宪了。戴良无奈的说:没见到他的时候,我还不觉得比他差什么。一见到他,我就找不到北,(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他深不可测,不可企及。
  
  4,陈蕃位列三公,上朝时经常感叹:如果黄宪在,轮不到我做这么大官啊。
  
  又:黄宪墓在今河南正阳县西北,墓碑为唐代所立,碑文“汉黄书度墓”为颜真卿亲笔。今尚存。
  
    

   成语叔度千顷指人的胸襟广阔,叹黄宪何许人也?名士风流令人神往。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7-31 20: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22-8-1 10:38 编辑

每日更新。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8-1 05:05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7-31 20:05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志人小说。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

这段我在天涯看过,然而重读一遍感受却与之前大不相同。现在觉得陈蕃凭什么要去看徐稚,难道不是因为后者很有名望吗?自己可以借着看望徐稚登上头条从而达到广告效应吗?有多少民生疾苦不去观顾而偏去拜访一个公知,可见当社会腐败到了不可救药之时,想沽名钓誉都不得其法。是吧,海盗兄?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8-1 05:09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7-31 20:05
  【原文】
  
  二、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书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估计大家看完以后的第一感觉都是黄宪到底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以至于这么牛逼,唯一的信息就是“颜回”,为什么他们不尊黄宪为孔子而喻之为颜回,颜回与孔子除了师徒关系之外到底有啥区别,这可能就是解答黄宪为人的关键,可惜我不知道,有谁知道吗?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8-1 07:01 |只看该作者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醉笑有没有想过,如果解释  式=仪式,那与 席子暖不暖有什么关系呢?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8-1 08:10 |只看该作者
不靠谱的酸菜鱼 发表于 2022-8-1 05:05
这段我在天涯看过,然而重读一遍感受却与之前大不相同。现在觉得陈蕃凭什么要去看徐稚,难道不是因为后者 ...

费爷早上好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8-1 08:24 |只看该作者
不靠谱的酸菜鱼 发表于 2022-8-1 05:09
估计大家看完以后的第一感觉都是黄宪到底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以至于这么牛逼,唯一的信息就是“颜回”, ...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已是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两千年里从没有把任何人比作孔子。孟子也不过是亚圣,而不是孔子再世。

颜回以贤德著称,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把黄叔度比作颜回,以赞其贤德,已经是士子的最高荣誉,最大的褒奖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8-1 09:41 |只看该作者
六星上恐怕就我这个文盲没有看过世说新语了,大家既然都看过不妨来点评一下,段子和庄主可以从醉笑的翻译入手看看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钟馗和满天星辰可以通过社会背景的角度去引申去批判,海尔兄弟可以假手这一个个的小故事来编排异己,舞婆娑读到精彩之处可以配乐助兴…
我为啥拿上面这几个人举例呢,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就他们这几个华夏菜鸡能品出啥好来,肯定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真正有水平的还得是六星各版的学问大家们,你们呢有啥不同看法都可以甩出来,尤其是论金和李白鹅,这帮人一向看不起榕树和红袖的学问,甭给他们好脸,带着你的兄弟姐妹们一起来砸场子!城南书屋的巨匠们,闭关了这么久也该出来透口气了吧,何不趁乱把他们都收拾了以正文风。所有混迹于六杂的网民,不是我瞧不起你们,你们肯定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顶多也就爆个照臭个美啥的,不信就来试试。至于关天诸君,勉强扯个哲学的蛋或许能行,但真谈世说新语你们肯定不懂。
小镇本就是贤者齐聚的世外竹林,望之俨然魏晋风度。长江水浑,何妨也来浑水摸个鱼…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8-1 09:55 |只看该作者
不靠谱的酸菜鱼 发表于 2022-8-1 09:41
六星上恐怕就我这个文盲没有看过世说新语了,大家既然都看过不妨来点评一下,段子和庄主可以从醉笑的翻译入 ...



高中读物,二十多章,几百篇。喜欢东方文学的话可以看看,会发现很多典故的出处;有些人的行事风格、性格特征也可以作为写作借鉴。

可惜我那书不知扔哪里去了。目录上圈点的都是有意思的章节,后来再翻那书,只挑圈点部分阅读。有趣的约有十分之二。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8-1 10: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22-8-1 10:37 编辑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8-1 07:01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醉笑有没有想过,如果解释  式=仪式,那与 席 ...

段子早。

  此篇,之前没作翻译,昨夜草草,未及细考。且容我再斟酌一番袄。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式:从工,从弋,本义:法度、规范的意思;《说文》:式:法也。
  
  古汉语对式的解释
  
  1、法度、规矩。
  
  2、效法,规范《诗经·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士之式:成王的品德令人信服,是天下士子效法的榜样。
  
  3、通“试”:使用。《诗经·小雅·小明》神之听之,式榖以女。《郑笺》:式,用。
  
  4、通“轼”:车的扶手。苏轼的轼,以手扶轼,为古人表示尊重的礼节。古人乘车过长者或尊者之门时,伏于车前横木,以示尊敬,称为“式”。式闾:恭敬贤士。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这件事在《荀子》,《吕氏春秋》,《礼记》,《史记》,《逸周书》,《尚书》,《后汉书》中都有提及,大同小异。
  
  《史记·殷本纪》记为:武王“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汉书·张良传》记为"表商容闾,式箕子门,封比干墓"。注,式:亦表也。
  
  表:古汉语中,表在作动词时,是表彰的意思,赠牌匾立牌坊,称“旌表”,是一个仪式。
  
  窃以为:单就这一个“式”,可以理解为武王经过商容的家门口,以手扶轼,表示尊敬。但在这个排比句中,封……式……表……都是一个意思,即礼敬贤士,表彰德行。
  
  所以我把武王式商容之闾的“式”,当做“表”来解释。就是武王敲锣打鼓给商容家送锦旗。
  
  而“席不暇暖”有人翻译为“武王忙得很,去拜访贤士时连屁股下面的席子还没坐热乎就走了”,这显然是不符合武王礼敬贤士的初心的,来去匆匆,这不是走过场么。
  这个“席不暇暖”之席,是哪里的席呢?宫殿之席,还是车上之席?莫不是武王坐在车上,遇到一个贤士的家门口就站起来以手扶式,刚要坐下,又遇到一个贤士的家门口,还得站起来,如是者三。

      这跟周公有一拼啊,周公吃饭一日三吐哺,武王屁股一日三离席。
  
       窃以为应该是:武王打下了天下,屁股还没坐热乎就去拜访贤士了。

请段爷斧正。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8-1 10:10 |只看该作者
不靠谱的酸菜鱼 发表于 2022-8-1 09:41
六星上恐怕就我这个文盲没有看过世说新语了,大家既然都看过不妨来点评一下,段子和庄主可以从醉笑的翻译入 ...

费爷不必妄自菲薄。

跟《史记》,《资治通鉴》一样,人人都说看过,说得吓人,其实只是看过其中几篇而已,很少有人通读过《史记》《资治通鉴》。

不信你问逍逍,逍逍读书不少,据说通读过《管锥编》,但也未必通读《史记》。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8-1 10:13 |只看该作者
杨逍逍 发表于 2022-8-1 09:55
高中读物,二十多章,几百篇。喜欢东方文学的话可以看看,会发现很多典故的出处;有些人的行事风格、 ...

逍逍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8-1 11:21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8-1 10:06
段子早。

  此篇,之前没作翻译,昨夜草草,未及细考。且容我再斟酌一番袄。







在天涯贴出来时就在跟读,很喜欢你的解读,读得细,扎实,常有一些我没有读到的东西。具体到这篇,对我也是有些新东西,所以提出来交流。


文中说"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欲先看之。"

我觉得 你列出的义项里,还是 式=轼 好一些,显得更具体,更有现场感。如果解释成"表彰仪式",是不是有些抽象,不亲切,不以身作则搞形式主义。

这个 轼 字,意思恐怕可以进一步细分出三层,一是 扶着扶手上车,一是扶着扶手站在车上,一是 扶着扶手下车。

这篇的意思应该是 下车,从场景里很容易看出来。

类似的有:

魏武王 《修卢植坟墓令》:"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闾,郑丧子产而仲尼陨涕。孤到此州,嘉其余风,《春秋》之义。"

《后汉书·郎顗襄楷列传》:"昔武王下车,出倾宫之女,表商容之闾,以表贤德。"

这两段里,都特别强调下车伊始。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8-1 11:54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8-1 10:10
费爷不必妄自菲薄。

跟《史记》,《资治通鉴》一样,人人都说看过,说得吓人,其实只是看过其中几篇而 ...



通读《管锥编》是吹牛逼,当时想说读了钱钟书另外几本书的合订本,但名字记不起来就写了个管锥编。

《史记》通读,书也不算厚。《资治通鉴》读的是精选本,厚薄如史记。

诸如《聊斋》、《阅微堂》、《史记》、《世说》、《梦溪笔谈》、《智囊》、《笑林广记》、《拍案》等等这类书,通读之后全部在目录或小标题上做圈点,再读只读感兴趣的部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8-1 12:32 |只看该作者
杨逍逍 发表于 2022-8-1 11:54
通读《管锥编》是吹牛逼,当时想说读了钱钟书另外几本书的合订本,但名字记不起来就写了个管锥编。
...

这也已经很了不起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8-1 12:49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8-1 11:21
在天涯贴出来时就在跟读,很喜欢你的解读,读得细,扎实,常有一些我没有读到的东西。具体到 ...

甚好。

我教高中学生,很在意“字斟句酌”。不可让一字囫囵而过,一定要解释的明明白白。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8-1 18:09 |只看该作者
不靠谱的酸菜鱼 发表于 2022-8-1 09:41
六星上恐怕就我这个文盲没有看过世说新语了,大家既然都看过不妨来点评一下,段子和庄主可以从醉笑的翻译入 ...

贴个音乐怕是影响阅读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8-1 18:49 |只看该作者
舞婆娑 发表于 2022-8-1 18:09
贴个音乐怕是影响阅读




来一段古琴曲,《流水》或者《广陵散》啥的,也不错。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8-1 18:58 |只看该作者
音乐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8-1 22:17 |只看该作者


  【原文】
  
  四、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五、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注释】
  
  李元礼: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今河南襄城)人,东汉名士,“八骏”之首,东汉桓帝时官至司隶校尉,执法威严,与郭泰、陈蕃等人联合反对宦官专权,被太学生誉为“天下楷模李元礼”。灵帝时,授长乐少府,与陈蕃、外戚窦武合谋诛宦官,事败,自首下狱,被拷打至死。
  
  荀  淑:字季和,颍川郡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子十一世孙,东汉名士,博学而清高,曾任朗陵侯的相国,后弃官归隐,荀淑有八个儿子,均为当世名士,称“荀氏八龙”。
  
  钟  皓:字季明,颍川郡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东汉名士,与荀淑齐名,以德行学识为士大夫所仰慕,曾任郡功曹,后因二兄尚未出仕而辞官归隐,闭门教书,有学生千余人。与荀淑、韩韶、陈寔合成“颍川四长”。大书法家钟繇是其曾孙;魏晋名将、害死嵇康的钟会则是钟繇的儿子。
  
  【简译】
  
  四,李膺风度秀雅,品格严谨,清高自负,把笃行名教、分辨是非当做自己的使命。当时的晚辈学子,都以成为李膺门下为荣耀,称“登龙门”。
  
  五,李膺曾赞叹荀淑、钟皓说:荀淑的见识高明难以超越,钟皓的品德高尚可以为良师。
  
  【解读】
  
  颍川世家: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在今河南中部置颍川郡,以颖水得名,郡治禹州,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的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禹州市、登封市、长葛市等地。自古以来,颍川郡一直是京都以外人口最多、经济最繁华的地区。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颍川,上古第一个奴隶制王国夏在此建立。 曹操在颍川起家,挟天子以令诸侯,迁都许县就是今天的许昌。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特别是东汉、三国之际,诸多名门望族,官宦世家,均出自颍川郡。
  
  颍川陈氏,颍川钟氏,颍川荀氏,颍川庾氏,颍川郭氏,如果列出名字来,几乎就是半部《三国演义》。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8-1 22:19 |只看该作者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8-1 22:57 |只看该作者

  【原文】
  
  六、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箸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箸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注释】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人,汉末名士。曾任太丘长(太丘地方行政长官),故称“陈太丘”,因“党锢之争”入狱,后遇赦隐居,朝廷屡召不就。“颍川四长”之一。死后吊丧者三万众,民谥“文范先生”。颍川陈氏家族自陈太丘始,世代传承,名重魏晋南北朝数百年,南朝宋齐梁陈之“陈国”开国皇帝陈霸先自称是颍川陈氏后代,而后天下陈氏均以颍川陈氏为始祖。
  
  荀朗陵:即荀淑。曾任朗陵侯的相国,故称。
  
  元方、季方:陈寔之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子季方,均为东汉末名士,以德行出众为后世所称道,与其父合称“三君”。
  
  长文:陈群字长文,陈元方的儿子,陈寔的孙子,汉魏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辅佐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皆封侯。曾制定《曹律》,陈群首创“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至隋为科举取代。
  
  叔慈、慈明:荀淑之子。三子荀靖,字叔慈;六子荀爽,字慈明。荀淑有八个儿子,皆为汉末名士、卿大夫,时称“荀氏八龙”。
  
  文若:荀彧字文若,荀淑第二子荀绲的儿子,汉魏时期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曹操首席谋士。
  
  【简译】
  
  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俭朴贫寒,没有仆人,于是让大儿子陈纪驾车,小儿子陈谌拿着节杖跟在后面。孙子陈群还小,抱在车中。到了荀淑家,荀淑让三儿子荀靖负责迎接客人,六儿子荀爽负责给客人敬酒,其余的六个儿子负责端盘子上菜。孙子荀彧还小,荀淑把他抱在膝前。当时的太史官上奏桓帝说:臣夜观天象,显示今日有才德的人向东方而行,为吉兆。
  
  【解读】
  
  “真人东行”
  
  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行跟地上的某些自然现象比如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于是想当然地以为,天象的变化也与国家或个人的运势有关,而帝王将相都对应着天上的星辰,是星宿下凡。于是专门成立机构,观察星相以预测吉凶祸福,即星相学。
  
  陈寔父子称“三君”,荀淑之子称“八龙”,加上年幼的陈群、荀彧,这次聚会的规格之高,足以上应天象了。
  
  陈氏、荀氏自第二代起,成为汉魏时期的名门巨姓,望族世家,为魏晋门阀之祖,东晋之“王谢”不过是后起之秀。
  
  “梁上君子”
  
  《后汉书·陈寔传》载:当时河南屡遭灾荒,百姓生活艰难,有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卧室,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没有声张,起身整理好穿戴,叫儿孙来开会,严辞训诫道:做人应当自我勉励,积极向上,俗话说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做坏事的人未必是本性不好,只是习惯做坏事养成了坏的品质,最终成为恶人,屋梁上的那位君子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屋梁上的小偷大惊,急忙跳下来跪倒在地,磕头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恶人,你应该深刻悔悟,严格约束自己,弃恶从善。我相信你是因为贫困才做贼的吧?于是令家人赠送两匹绢给这个小偷。从那以后,太丘一县再没出过盗窃案件。
  
  该成语即出于此。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8-1 23:35 |只看该作者

  【原文】
  
  七、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八、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简译】
  
  七,有人问陈季方:你父亲陈寔陈太丘,有什么功绩和德行,竟担当了天下偌大的名声?季方答道:家父好像桂树生长在泰山的山腰,上面有万仞高峰,下面有无可测量的深渊;上受雨露浸润,下受深泉滋养,当时的桂树,哪里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也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啊!”
  
  八、陈元方的儿子陈群,才华出众,跟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两个人各自称颂自己父亲的功绩和德行,争论不休,就去向祖父陈寔询问,陈寔说:有季方这样的弟弟,元方这个哥哥不好当,同样,有元方这样的哥哥,季方这个弟弟也不好做。
  
  【解读】
  
  “泰山桂树”
  
  陈季方以“泰山桂树”比喻父亲陈寔人品之高洁,学问之高深,回答的很巧妙。但不太容易做具体的解释。难道陈季方说的是父亲其实没啥本事,不过是“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长在了一个好地方?也太贬低他父亲了。
  
  或有人这样解释:我父亲就像泰山上的一棵桂树,上承天露、下接地气,吸取天地之精气,并不管它多高、多深。所以我也不知道他老人家的学识到底有多高深、多渊博。
  
  初中语文试题常以这篇为阅读题,但参考答案并不令人满意。
  
  以下问题及答案来自百度,供参考。
  
  1.你怎样看待陈季方对客人所做的回答?该短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看待:用泰山之高、深渊之深来衬托陈太丘的学问之高和懂得道理之多。
  
  启示: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难兄难弟”:
  
  这个成语即出于此。原意是两个德才兼备的人难分伯仲不相上下,现在把“难”第二声解读成“受难”的”难”第四声,意为“两个同样遭遇不幸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8-1 23:35 |只看该作者
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8-2 04:05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8-1 22:17
  【原文】
  
  四、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 ...

颍川多名士啊!真是个神秘的地方,将来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8-2 04:09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8-1 22:57
  【原文】
  
  六、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箸 ...



荀家真能生啊!可怜我们鱼家,唉~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8-2 04:16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8-1 23:35
  【原文】
  
  七、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 ...

拿出小本本赶紧把泰山桂树抄下来,以后夸段子的时候就用这四个字,也显摆一下学问!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8-2 04:21 |只看该作者
杨逍逍 发表于 2022-8-1 11:54
通读《管锥编》是吹牛逼,当时想说读了钱钟书另外几本书的合订本,但名字记不起来就写了个管锥编。
...

您真是泰山桂树尖啊!居然读过这么多书!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