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反被杀
然而,蓝玉自恃有功,逐渐骄横起来。早在征云南元梁王胜利后,他就派人到云南私自贩盐,牟取暴利。在捕鱼儿海战役中打败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后,蓝玉不仅私占掠获的大量珍宝、驼马,还将元帝妃子据为己有,由此引来许多非议和事端。太祖朱元璋得知后大怒,说:"蓝玉无礼如此,岂大将军所为哉!"于是,朱元璋原准备将其封为梁国公,但是为了惩罚,临时改封凉国公。一字之差,而且同音不同意,但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梁国,在今湖北和河南南部,安徽西部一带,凉国,在今甘肃中部)
但蓝玉还不知收敛,班师至喜峰关,因已入夜,守关明军未及时纳入,蓝玉怒不可遏,竟然纵兵破关而入。蓝玉领兵在外,经常擅自升降将校,进止自专,诏令有所不从,甚至违诏出师。更严重的是,蓝玉蓄庄奴、假子数千人,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御史上奏弹劾,他竟然将御史打了出去。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官员告蓝玉谋反,将要在太祖朱元璋出行时行刺,蓝玉因此被杀,夷三族,坐党论死者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狱",是继胡惟庸案后的又一次大案。著名的周庄富豪沈万三沈家也受到篮玉案牵连,从此彻底败落。
悲惨结局
蓝玉的结局却很悲惨,太子朱标在日,蓝玉与太子有戚谊,尝相往来。自北征还军,语太子道:"臣观燕王在国,举动行止,与皇帝无异。又闻望气者言,燕有天子气,愿殿下先事预防,审慎一二!"太子道:"燕王事我甚恭,决无是事。"蓝玉道:"臣蒙殿下优待,所以密陈利害,但愿臣言不验,不愿臣言幸中。"太子默然。及蓝玉趋退后,未免有人闻知,传报燕王,燕王衔恨不已。及太子薨逝,燕王入朝,即奏称:"在朝公侯,纵恣不法,将来恐尾大不掉,应妥为处置"云云。这句话,虽是冠冕堂皇,暗地里却指着蓝玉,请太祖按罪严惩。蓝玉桀骜如故,一些儿不加检点,寻又出捕西番逃寇祁者孙,并擒建昌卫叛帅月鲁帖木儿,威焰愈盛,意图升爵。哪知太祖反冷眼相待,并不升赏。至皇太孙册立,乃命他兼太子太傅,别召冯胜、傅友德归朝,令兼太子太师。蓝玉抱怨道:"难道我不配做太师么?"怏怏不乐。明太祖越加疑忌。蓝玉尝私语僚友,指斥乘舆道:"他已疑我了。"此语一传,便有锦衣卫蒋瓛,密告蓝玉谋逆,与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垣,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都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设计起事,将伺皇上出耕藉田,乘机劫驾等情。明太祖得了此信,立命锦衣卫发兵掩捕,自蓝玉以下,没一个不拿到殿前,先由明太祖亲讯,继由刑部锻炼成狱,无论是真是假,一古脑儿当作实事,遂将他一并正法,并把罪犯族属,尽行杀死。甚至捕风捉影,凡与蓝玉偶通讯问的朝臣,也难免刀头上的痛苦,因此列侯通籍,坐党夷灭,共一万五千人,所有元功宿将,几乎一网打尽。比汉高祖待功臣,还要加惨。明太祖意尚未足,过了年余,颍国公傅友德,奏请给怀远田千亩,非但不准,反将他赐死。定远侯王弼,居家叹道:"皇上春秋日高,喜怒不测,我辈恐无噍类了。"为这一语,又奉诏赐死。宋国公冯胜,在府第外筑稻场,埋甔地下,架板为廊,加以碌碡,取有鞺鞳声,走马为乐。有怨家入告明太祖,讦胜家居不法,稻场下密藏兵器,意图谋变云云。明太祖遂召胜入,赐酒食慰谕道:"卿可安心!悠悠众口,朕何至无端轻信?"言下,甚是欢颜。胜以为无虞,尽量宴饮,谁知饮毕还第,即于是夜暴病,害得七孔流血,数刻即亡。可痛可恨!
历史评价
总计明朝开国功臣,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六人,保全身名,死皆封王。但徐、常、李、邓四公,都死在胡蓝党狱以前,沐英留镇云南,在外无事,得以考终。汤和聪明,见太祖疑忌功臣,便告老还乡,绝口不谈国事,所以享年七十。
捕鱼儿海战役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蓝玉率师15万北征,自大宁进至庆州。蓝玉听说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便抄近路,兼程而进。行至百眼井处,距捕鱼儿海还有四十里,仍然没有发现元军行迹,蓝玉便想引兵退还。部将王弼不同意,说:"我们领兵,深入漠北,未见到敌人就回师,如何向上交待。"蓝玉赞成王弼的意见,命诸军继续前进,并采用王弼计谋,穴地而炊,这样敌人便看不见烟火,军队能够不被发现行踪,秘密前进。后侦知元帝营在捕鱼儿海东北八十里处。蓝玉命王弼为前锋,迅速出击,直奔元帝大营。
而元帝脱古思帖木儿以为明军与纳哈出作战不久,粮草匮乏,不会深入北方再战,大意轻敌,没有作任何迎敌的准备。凑巧的是,明军前锋奔袭北元汗帐的大营之时,恰好风沙弥天,几十步外不见人。明朝兵马出现在汗帐外时,才为北元军所惊觉。此时,脱古思帖木儿根本不能作有效的抵抗。北元太尉蛮子仓促上阵,很快战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儿得以脱身,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逃往哈拉和林方向。蓝玉率精骑追赶,但没有赶上。这一次战役,脱古思帖木儿的次子地保奴、嫔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员三千余、人口七万七千多、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以及大量印章、图书、兵器、车辆,都被明军俘获。
捕鱼儿海战役是北元政权遭受的最大挫折。蒙古帝国之元朝虽然离开了中原,但在漠北一直保持有完整的官僚体系。经此一役,北元的职官体系基本被摧毁。如果说在这之前,蒙古贵族心中或许还有着重振旗鼓、重新入主中原的希望,那么捕鱼儿海战役后,希望就彻彻底底地破灭了。从此,逐鹿中原只能成为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美梦。
还有对北元政权更为致命的打击。捕鱼儿海战役之后,黄金家族丧失了在蒙古部落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多数蒙古部落不再承认黄金家族的宗主权,宣布自立。为了争夺新的宗主权,蒙古部落内部因而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再也无力南下反击明朝。其间,虽然蒙古有过几次统一,但始终未能对明朝构成倾覆性的威胁。
明太祖第六次北征沙漠之战
二十年九月三十日,朱元璋为肃清沙漠故元势力,命永昌侯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延安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为左右副将军,都督佥事耿忠、孙恪为左右参将,率军15万人北征。十一月十八日,蓝玉获悉故元丞相哈刺章、乃儿不花等逃入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尔和林),遂由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发兵进讨。二十一年三月,师至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闻元主脱古思帖木儿屯驻捕鱼儿海(今中蒙边境之贝尔湖),间道兼程而进。四月十二日,进至捕鱼儿海南岸,侦知脱古思帖木儿营在捕鱼儿海东北80余里,蓝玉遂以王弼为前锋,率精骑直捣其营。元主毫无准备,正欲北行,忽闻明大军至,其太尉仓卒率众拒战,被明军击败,蛮子等数十人战死,余众投降。脱古思帖木儿与其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遁去。蓝玉率精骑追击干余里,不及而还,俘获其次子地保奴等64人、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119人、吴王朵里只、代王达里麻、平章八兰等2994人、军士男女7.7万余人、马4.7万匹、驼4800余头、牛羊10.24万余头、车3000余辆,以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章甚众,遂奏捷班师。
蓝玉案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当时称之为"蓝党"。该案与胡惟庸案合称为"胡蓝之狱"。经两个案件发生后,明朝元功宿将已屠戮殆尽。
太子朱标在日,蓝玉与太子有戚谊,尝相往来。自北征还军,语太子道:"臣观燕王在国,举动行止,与皇帝无异。又闻望气者言,燕有天子气,愿殿下先事预防,审慎一二!"太子道:"燕王事我甚恭,决无是事。"蓝玉道:"臣蒙殿下优待,所以密陈利害,但愿臣言不验,不愿臣言幸中。"太子默然。及蓝玉趋退后,未免有人闻知,传报燕王,燕王衔恨不已。及太子薨逝,燕王入朝,即奏称:"在朝公侯,纵恣不法,将来恐尾大不掉,应妥为处置"云云。这句话,虽是冠冕堂皇,暗地里却指着蓝玉,请太祖按罪严惩。蓝玉桀骜如故,一些儿不加检点,寻又出捕西番逃寇祁者孙,并擒建昌卫叛帅月鲁帖木儿,威焰愈盛,意图升爵。哪知太祖反冷眼相待,并不升赏。至皇太孙册立,乃命他兼太子太傅,别召冯胜、傅友德归朝,令兼太子太师。蓝玉抱怨道:"难道我不配做太师么?"怏怏不乐。明太祖越加疑忌。蓝玉尝私语僚友,指斥乘舆道:"他已疑我了。"此语一传,便有锦衣卫蒋瓛,密告蓝玉谋逆,与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垣,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都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设计起事,将伺皇上出耕藉田,乘机劫驾等情。明太祖得了此信,立命锦衣卫发兵掩捕,自蓝玉以下,没一个不拿到殿前,先由明太祖亲讯,继由刑部锻炼成狱,无论是真是假,一古脑儿当作实事,遂将他一并正法,并把罪犯族属,尽行杀死。甚至捕风捉影,凡与蓝玉偶通讯问的朝臣,也难免刀头上的痛苦,因此列侯通籍,坐党夷灭,共一万五千人,所有元功宿将,几乎一网打尽。比汉高祖待功臣,还要加惨。明太祖意尚未足,过了年余,颍国公傅友德,奏请给怀远田千亩,非但不准,反将他赐死。定远侯王弼,居家叹道:"皇上春秋日高,喜怒不测,我辈恐无噍类了。"为这一语,又奉诏赐死。宋国公冯胜,在府第外筑稻场,埋甔地下,架板为廊,加以碌碡,取有鞺鞳声,走马为乐。有怨家入告明太祖,讦胜家居不法,稻场下密藏兵器,意图谋变云云。明太祖遂召胜入,赐酒食慰谕道:"卿可安心!悠悠众口,朕何至无端轻信?"言下,甚是欢颜。胜以为无虞,尽量宴饮,谁知饮毕还第,即于是夜暴病,害得七孔流血,数刻即亡。可痛可恨!
总计明朝开国功臣,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六人,保全身名,死皆封王。但徐、常、李、邓四公,都死在胡蓝党狱以前,沐英留镇云南,在外无事,得以考终。汤和聪明,见太祖疑忌功臣,便告老还乡,绝口不谈国事,所以享年七十。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价"胡蓝之狱":汉高谋杀功臣固属残忍,然其所必去者,亦止韩、彭,至栾布,则因其反而诛之。卢绾、韩王信,亦以谋反有端而后征讨。其余萧、曹、绎、灌等,方且倚为心膂,欲以托孤、寄命,未尝概加猜忌也。(朱元璋)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