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正面抗日战场 by 关河五十州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蟾宫折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面抗日战场 by 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2-9-19 15:38 |只看该作者
双簧戏(1)




同一时间,田中内阁也在担惊受怕。
搞完“皇姑屯事件”后,关东军就一边歇着去了,擦屁股还得政府来。
得知国民党方面正在跟张学良秘密接触,田中又着急又恼火,赶快派人登门打招呼。
张学良就职前后,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三次拜访,要求张学良不要和“南方合作”或“轻与南方妥协”。
理由是南方政府一直标榜革命外交,吵着要单方面废除以前与各国签的那些条约(当然是不平等的),还要用武力收回租界,跟英美都曾闹得不愉快。
你说只是形式上的“合流”?那也不行。会导致东三省的“组织和内容”都走向“南方化”的,我们日本也签了条约,也有租界,肯定要倒霉的。
最后结论:你跟他们搞合作,就是跟我们对着干。
原先张学良已经和老蒋派来的代表谈妥,在北伐军不得进入东北以及把热河划归自己辖区的条件下进行东北易帜,连大喜日子都订好了,是7月底。
林久这么一发话,张学良不能不有所顾虑,加上内部还未能完全摆平,易帜的事就只好延缓下来。
这么拖着毕竟不是办法,为了摆脱困境,老蒋和张学良很有默契地唱起了双簧。
张学良首先把受人威胁的事捅给老蒋,后者随即约见南京政府驻日公使,抗议奉天领事馆干涉中国内政:我们自己人挂个旗而已,干卿何事。
田中没有想到南京政府会来这一手,赶紧分辨说,林久只是和张学良私下交交心,给两句忠告而已,绝不是干涉中国的内政。
这一下子就把林久的嘴给堵住了 你看看,我的压力也不小啊,南方政府抗议了都。你们外务省有本事应该跟南方政府扳手腕较劲去,别一天到晚没事来吓唬我。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2-9-19 15:39 |只看该作者

接着,老蒋一声令下,宣布发动对热河的进攻。北伐军在进攻热河方面没有什么顾虑,因为日本眼下只能关注一个东北,于热河方面一时还插不上手。
张学良趁机对内部反对派们显示一下:你们看看,我说的吧,早点易帜早点易帜,多好的一热河啊,眼看着就没我们的份了。
跟着他还发一个通电,说我现在好难,不易帜不好,易帜也不好,好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弟现在实处两难,不易帜无以对我兄,无以对全国;易帜则祸乱立生,无以对三省父老”)。
大家还在犹豫,这位老兄已经在做挂靴状了:实在没办法,我还是辞职吧。
没等众人劝阻,那边老蒋的“安慰电”飞也似地就来了:我不打热河了,有事好商量。
经过这么一折腾,支持易帜的意见开始占据上风。好了,都没想法了吧,那我们再翻翻老黄历,定个好日子:8月初。
田中一看苗头不对,赶紧再派人去东北做“狼外婆”。
鉴于奉天领事馆已被指名道姓地抗议过了,同时也为了提高吓人指数,这回田中派的是关东厅长官林权助。
林权助到奉天后,四次与张学良进行密谈,明确要求东北当局采取观望态度,不要和南京国民政府“携手”。
如果我不听,就要易帜呢?
那对不起,我们要采取“自由行动”了。
在这几次谈话中,林权助甚至用到了“即使冒干涉中国内政之嫌亦在所不避”这样的措辞,且语气和态度从未有过的凶狠恶劣,这让张学良甚为难堪,不得不告诉对方:我和你们天皇一个年龄好不好,你知不知道
喂,我好歹也是东北最高军政首领,说话能不能客气或稍微婉转一点?
张学良回到家后,仍气得要命,说日本人真是欺人太甚,我一定要易帜,偏要,就是以后死在青天白日旗下,也没关系。
话是这么说,但他没有办法真的不把林权助的威胁当回事。关东厅跟关东军司令部一政一军,原来都属于关东军系统的,林权助就差没让关东军直接跳出来大嚷:我们要“自由行动”!
易帜,只能又拖了下来。
再拖下去,胡子估计都要给拖白了,老蒋决定去找外援。
“济南惨案”发生后,老蒋除以欧美背景的王正廷替换黄郛外,还任命正在美国游历的伍朝枢为国民政府专使,专门负责和老美打交道。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2-9-19 15:39 |只看该作者

伍朝枢何许人也?
他是民初外交家伍廷芳的公子。
伍老当年因为维护华工权益,敢于设计吓破墨西哥人的胆,大骂美国议员“不似人类”,却还被对方视为中国第一流人物,称得上中国外交界巨擘,连李鸿章都对他器重有加。到了儿子这里,也毫不逊色。孙中山生前就说过,中国有三个半精通英文的,其中一个就是伍朝枢。
通过伍朝枢在美国的运动,中美关系开始热络起来。
美国此前由于看不清中国的形势,一直不敢下注,索性对南北纷争采取了中立政策,谁也不帮,但此时也看出了国民党即将取得天下,加上南京政府采取了外交主动,因此双方越走越近。
在易帜问题陷入僵局的情况下,老蒋决定从美国这里找到突破口。
经过他的授意,伍朝枢给美国务卿凯洛格提出,希望双方能够商订新的关税条约。
凯洛格马上给美国公使马慕瑞发电报,让他尽快与中方签新约,而且时间限定得非常紧,不是几周,而是几天。
马慕瑞觉得凯洛格这家伙一定是酒喝得太多了,在胡言乱语。
中美进行修订谈判并不是第一次,在这之前,美国同北洋政府谈了好多年,始终敲定不下来,原因就在于始终拿不到最惠国待遇。在马大使的眼里,南方的那帮人都是地道的“革命党人”,前不久还唱着歌要打倒列强呢,就算对方现在态度转变,但谈判毕竟是个技术活,必须选定时机,没有说让人限期完成的。
可是凯洛格似乎对签约已经迫不及待了,一个劲地来催,弄得马慕瑞相当郁闷,直到财政部长宋子文赶到北京。
宋子文可不是来逛故宫的,他来就是要签约,而且一口答应可以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条件是恢复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马慕瑞喜出望外,两人加班加点,真的用几天时间就把谈判给搞定了。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24日,中美在北平签定关税新约,美国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2-9-19 15:40 |只看该作者
到1928年底,已有12个国家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这是什么意思?
南京政府在国际上长脸,有地位了,同时也是对日本的一种明确制止:小心了,别在满洲玩得太过火。
田中傻眼了。
日本人嫌贫爱富的思想根深蒂固,它在亚州可以耻高气扬,但在西洋鬼子面前,甚至比中国人还自卑。
现在,美国带头,大家都做了表示,日本人的思想不通也得通了。
于是田中内阁开始采取所谓务实主义,即在能保住“满蒙权益”的条件下,可以默认东北易帜(“东北易帜事,只要维持日本在满蒙既得权,即不反对”)。
一切OK。
民国十七年(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穿起了中山装,对着中山他老人家的相有模有样地宣了把誓。
易职了。
由于对华外交政策的彻底失败,直接导致田中内阁于第二年早早地就垮了台。某种程度上,这一届内阁实在是被爱闯祸的关东军给硬拖下水的。
日本人的脾气,失败以后是一定要秋后算帐的。“皇姑屯事件”的策划班子村冈和河本等人此时又被“挖”了出来,都受到了转预备役或直接停职的处分。罪名却很是滑稽,说他们没有对“张作霖专车安全”起到保护之责 再尽责,老张估计连尸骨都要找不到了。
其中村冈最亏。日本历史上,凡是当过关东军司令官的,不管能力大小,看在长期留驻国外,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份上,后来都被晋升为三星大将,只有村冈再也没有获得过晋升,到死都是一个二星中将。
关东军上下也是一片唉声叹气。东北改旗易帜,这是河本策划“皇姑屯事件”之后,他们所能估计到的最坏结果。费了这么大的劲,却换来了东北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干了。
就整个中国和中华民族而言,东北易帜是张学良一生中干得比较漂亮的一件事。自此,这个一直陷于分裂和内战的古老国度至少在形式上完成了基本统一。
北洋政府的最后痕迹正随着五色旗的落下逐渐消失,而奉军,这个曾叱咤风云的军阀私家卫队,则成了国民政府的地方部队,我们从此该把它叫做东北军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2-9-19 15:40 |只看该作者
全国舆论一片欢呼,包括《大公报》在内,都认为全国能够得以统一,张学良功不可没(“张氏数年来反对内战、促成统一之功,终有不可淹没者在 ”)。
东北易帜了,老杨却危险了。
在是否易帜这个问题上,杨宇霆的态度始终是不积极的。
等到事情已铁板钉钉,他知道大势所趋,阻止不了,就干脆来了个非暴力不合作。在宣布易帜的典礼上,当众拒绝参加合影,并愤然离席。当时在场记者极多,小张领导又一向以好面子著称,被部下当众给甩脸子,可想有多么尴尬。
当时公开站出来表示反对“东北易帜”的老臣子不少,但像杨宇霆这样令张学良印象如此“深刻”的却绝无仅有。等到发生老虎厅事件,杨宇霆的罪状之一就是“破坏统一,阻挠新政”。
命运早已亮起了红灯,可是杨宇霆并不知道。
三国时代有个著名谋士田丰,因劝阻其主公袁绍进攻曹操,而被袁一怒之下关入大牢。不久袁军果然惨败。消息传来,监狱的牢头认为田先生这回肯定能得到平反,连忙给他道喜。
田丰却一反常态,说出了一番令牢头大吃一惊的话:
“如果前方部队打了胜仗,我还有活命的机会。现在打了败仗,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
话没说完,负责给田先生催命的使者果真就到了。
杨先生的情况正好相反,假如易帜不成,他的下场或许还会好点,现在易帜成了,阎罗王可就得向他频频招手了。
现在的杨宇霆,早已不是什么三军参谋长了,他只有一个职位:东三省兵工厂督办,管管兵工厂而已。
杨宇霆的被闲置,既是派系斗争的结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张学良一山不容二虎式的疑惧。
在郭松龄被杀后,东北军中真正力能扛鼎者,就只剩下了一个杨宇霆。事实上,当时日本人里面的确曾有过把杨宇霆推上台的意见,只是顾虑此人能力太强,恐难以驾驭才做罢。
林权助在与张学良进行谈话时,为了施加压力,就曾提到过一个“关原之战”的日本历史典故。在这个故事里面,丰臣家族和德川家族是两个死对头,丰臣里面当家的不是那个跟明朝对打的丰臣秀吉,而是他的幼子。最后小孩子终究玩不过德川家康这老头子,被后者设计给除掉了。意思当时就摆在那里,你张学良就是小孩子,而杨宇霆自然就是德川家康了。
小心啊,我们有一天也可以把德川扶起来干掉你。
这话听着如此渗人,怎么能再让杨某人手握权柄。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2-9-19 15:42 |只看该作者
可是杨宇霆自己并没有听到过这个故事,也许是听到后也只付之一笑。他关心的还是如何维护张家江山。
一开始,他认为张学良“仔肩”还难当重任,及至权杖交到了少帅手里,虽然明着受到冷落,但他却仍然拿出托孤老臣的模样,执意要把皇子扶上马,再送上一程。
张学良嫌他唠叨,曾有意送他出国考察,他却没有答应,或许还指望着少帅再授他以总参议的要职吧,要说这人“愚忠”,也真是够愚的。
其实当时周围很多人都这么想,但由于杨宇霆多年在朝野积累下来的声望,让他实际上仍然处于显要位置,所以大家暗地里又都公认他是只潜力巨大的绩优股,少主以后可能真的还要予以重用。
平时谁对领导有意见,也不敢当着面公开提,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找这位老革命诉苦,因为谁都知道老杨能讲,敢讲,也最有资格讲。
文武大臣对少主人的一个最大意见,就是时有找不到他的情况发生。
民国时候的狗仔队其实是很活跃的,八卦新闻也非常之多。据说有好事人士还弄了一个美男排行榜(与现在的超男好有一拼),隆重推出四大天王,当年的风云人物老汪(汪精卫)、周公(后来的共和国总理)、梅兰芳都赫然在列,其中排第四位的就是小张(张学良)。这里插一句,窃以为年轻时候的老蒋也很有型,不知为什么没能挤进前四就被PK掉了。
像少帅这样,要地位有地位,要人才有人才,他不惹别人,别人也得狂追他,因此有时候走走神,跑跑调,开不了会,上不了朝也是免不了的。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2-9-19 15:43 |只看该作者
海外知名学者郑浪平先生的父辈曾在东北军中任职,对其高层内幕有所知晓。他就此评论说,少帅由于年少得志(东北易帜时尚不满三十岁),生活中的确少不了一些男女之间的故事,但如果从当时民国的环境来看,其行为并不算特别出格。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这些事情也只是在小报登登,属于明星闹绯闻一类的花边。
但郑浪平也不得不承认,真正影响张学良处理政务乃至后来紧急情况的,还是他的体能问题 这时候的少帅已经染上了毒瘾,而且渐呈加剧之势。
说起来,那时候的东北将帅包括张作霖本人,多多少少都跟鸦片这些东西有染。张大帅在世时,一高兴,有时也爱弄根大烟抽抽,提提精神,不过他毕竟经历过大风大浪,知道把握尺寸,抽虽然抽,但从不因此耽误公事。
杨宇霆作为跟着张作霖打江山过来的老臣子,免不了会拿从前的标准来要求现在的新人,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当年老帅在时可勤奋,可威严了 (意思谁都听得出来)。
说说也就罢了,老杨头急起来,有时甚至可以在公开场合下,置领导的面子于不顾。
有一回,一个处长因接连几天碰不到少帅,公文也批不下来,就只好找到杨宇霆,把情况如此这般地说了一下。老杨一冲动,竟然带着这个处长直接闯到人家家里去了。
看到门口的卫兵,也不转弯抹角:司令起床了没有?
卫兵老早就领教了老杨的厉害,知道这位极不好惹,连少帅平时都畏他三分,只好如实回答:还没起床。
日上三竿,还在睡觉,你当自己在幼稚园啊。老杨听了巨愤怒,推开卫兵就往里闯,冲着张司令的卧室就杀将过来。
卫兵猝不及防,拦又拦不住,只好一边喊,一边劝。杨宇霆正在气头上,也顾不了礼数,“咚咚咚”地就敲起了门:我是杨邻葛(邻葛是杨宇霆的号,取效仿诸葛之意),你快起来,有公事需要处理。
这边少帅披着衣服就跑来给老杨开门。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2-9-19 15:43 |只看该作者

刚坐下,对方便毫不客气地数落开了:各位厅处长有公事等待你裁决,你却好几天都不露面,这怎么成。老帅在时,可不是这样的!
又来老帅老帅的,还嫌刺激人不够是不是。少帅当下就来了脾气:我不干了,你来干吧!
主公对属下说要撂挑子,那话里都是饱含杀机的。
杨宇霆作为一个政治老手,哪里能听不出来,但他不怕。
他只是觉得好笑,自己现在就是靠一张嘴说说而已,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小家伙,你学着吓人还早点。
杨宇霆对面前这位脸红脖子粗的领导说了这么一番话:别提这个了(提了对我也不起作用),如果你身体真的不好,遇到事情,我可以帮你张罗张罗,出出主意,这比什么都强。
杨先生,这话错了,真的错了。
我们要记住,如果你想帮领导张罗一切(在违背领导意愿的情况下),领导一定会想方设法预先帮你“张罗”一切。
那些看好杨宇霆的人们猜想的不错:创业难,守业更难,一旦东北政局需要,像杨宇霆这样的股肱之臣,国之栋梁,不可能没有用武之地。
但是,“改旗易帜”实现了。经过各种挫折和交锋后,少帅终于冲了出来,并取得了成功。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认可,而这种认可,对好为人师的杨宇霆来说却非常危险。
易帜典礼(就是老杨不给面子的那个典礼)举行后一个星期,张学良以东北边防公署长官的身份,亲赴杨宅为其父祝寿。
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件令他刻骨铭心的事。
东北文武百官都来了,张司令到时,大家正围着桌子赌钱(纯属节庆娱乐,不属查处范围)。
听到总司令到了,虽然赌兴正浓,多数人还是赶紧欠起了身,以示尊敬。这种姿态相当于半起半坐,因为还得时刻准备着坐下来继续赌呢。有的人虽然脸上毕恭毕敬,眼睛却还都描着赌盘,惟恐有不上路的家伙乘此机会耍点老千什么的。
这种时候,自然是显示领导亲民作风的最佳时机。张司令亲热地拍拍手下们的肩膀,示意赌局可以继续。众人如遇大赦,欢天喜地地继续投入赌局。
就在少帅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厅堂里司仪喊了一声:督办下来了! 也就是杨宇霆本人下来了,他是东三省兵工厂督办。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2-9-19 15:43 |只看该作者
让一赌定生死(3)




张司令惊讶的场面出现了:所有围桌赌钱的官员,齐刷刷地站了起来,肃然而立(请注意,不是半起半坐),其中很多甚至是政府大员,官衔远远超出杨的督办职务!
直到杨宇霆笑着和大家逐一握手寒喧,众人方才落座。
震惊了。
我说的是张司令。
说了几句套话后,他就匆匆离开了。
一个小小的兵工厂督办,竟然比总司令还吃香。他们到底听谁的?东北又竟是谁家之天下?
撤掉他的督办?!
有用吗?没用。有点头脑的人都能看出来,众人不是因为他这个督办职位才对他敬畏三分的。换句话说,这个人可怕可恨之处不是那个小小的职务所能容纳得了的。
真是忍不下去了。所有的前尘旧事都一股脑儿涌了上来,它们被统一打上了标签,上面一共八个字:“奸险性成,日甚一日”。
奸臣啊,这样的人不除怎么得了。杀机就在这一刻汇聚于心。
但是杀一个人,不等于宰一只鸡,何况是如此举足轻重的人物。
万一事泄不成功怎么办,万一引起骚乱如何处理,想想杨宅祝寿那一幕,张司令自己也紧张起来。
万般无奈之下,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向死去的老爸学习:赌!
杨宇霆,是生是死,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他掏出一块银元,当空抛出,心里默念:银元落在正面,最多扣押(反正不能放过),如果落在背面,死路一条。
连抛两次,均为背面着地!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2-9-19 15:44 |只看该作者

张夫人也在身边陪他搞这种封建迷信活动。此时提醒他,也许银元背面较重,影响了下落轨迹。
张司令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把默念秩序重新颠倒过来:正面处决,背面扣押。
连抛三次,全部是正面!
一个人的生死问题就这样被别人用一种极其荒唐的办法确定下来了。
一生之中,张学良对自己作出的这个决择从来没有后悔过。
如果我还是当初那个地方部队的长官,即使有“讲武系”与“士官系”的矛盾,即使亦师亦友的郭老师死于你下达的一纸命令,我也绝不会痛下此杀手。但现在不一样了。
因为我现在是东北第一人,这一点不容任何质疑和挑战。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2-9-19 17: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色 于 2012-9-19 19:57 编辑


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强大之路总是有一系列震撼世界的政治军事事件相伴,因为国家强大必然要有标志性事件。

    如果是一个经济强国,肯定在国家财富层面上让人瞠目结舌,与别国贸易往来财大气粗,举手投足之间都看得出来有的是钱,而且一出手都是大手笔的投入,财富的巨大气流正是经济强国的标尺外衣。

    如果是军事强国,那么军事力量一定让人不能小视,肯定时不时来一场象征该国军事实力的标志性战争,不然光公布几个军队的武器数字,别人很难相信你是军事强国。

    那么对于像中国这样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综合力量都日益强大的国家来说,在与外国交往中如果没有丁点摩擦来树立威信,国家的力量是很难让人真实看到和感受到的。但是我们不能主动挑起争端,那是不道德的,有侵略之嫌疑。可是从一个国家崛起的角度来说,没有一次大规模的历史事件,如何证明你是一个大国呢?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2-9-19 17: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色 于 2012-9-19 19:57 编辑



    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确立很大程度上与战争有关,基本都是打胜仗,尤其是二战,实力超群完全是依靠拼出来的,不是说自家有钱有势,在家放着,别人就承认你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

    君不见,日本在近代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打败了中国而确立其亚洲地位的。特别是1895甲午之战,国力比中国还弱的日本竟然冒险与中国决斗,一战而让中国损失惨重,台湾竟然脱离祖国50年,对中国来说太可悲了,对日本来说其亚洲大国的地位因为这一标志性事件而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实际承认。

    这就是残酷的历史,如今跨入了21世纪,我们中国又站在了新历史的拐点上。

    日本人又开始挑衅了,而且是公开将钓鱼岛合法化,出招有点搞笑做戏,自己花钱购买,视中国为无物。

    在日本看来,中国人从新中国建立以来除了几场自卫的战争之外,还真没有与外国主动交过手,而且中国一向是强调和平,在国际社会中一向以很能忍受著称。日本人的本性就是欺软怕硬,自以为揪住了中国的软肋,中国总是喜欢维护稳定的局面,绝对不敢动武,日本这一招真是够狠的,不愧是中国多年的学生,挺了解中国的。

    中国在此际,应该如何做呢,笔者以为,这恰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现在的中国确实需要一场现代化的战争了。正愁没有机会呢,这不是送上门来了吗,况且这一次还是日本主动搞事,国际社会都看着呢,真是苍天所赐。要是换作帝国主义国家,当国力强盛之后,想着点子还要找借口揍别人立威呢?

    例如欧洲强国德意志帝国统一过程中,普鲁士铁血首相俾斯麦就是是通过战争来扩大国家的影响力,有时都是想方设法让对方落入圈套主动攻击自己,然后自己以受害国的身份进行反击,得了便宜还卖乖,从而达到震慑他国,提高国际威信的政治目的。

    中国何不学一学呢,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崛起不能总是指望着发展经济来震慑国际吧。

    有些时候动武应该是更为直接有效的办法,正如教育一个小孩子一样,光说服教育有时不是办法,孔子不也有时用尺子打学生几下以示惩戒吗?何况现在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呢?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2-9-19 17: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色 于 2012-9-19 19:58 编辑


所以,中国解放军应该大胆出击,用军事手段反制对方,反正日本已经犯下错误,不要顾虑因一时放弃了我们的和平发展外交战略会带来的负面效应,毕竟我们是被逼的。不要担心与日本恶化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毕竟尊严比金钱重要。更不要害怕会出现国内不稳的局势,毕竟国人都是有血性的,会看到政府的努力。

    中日一旦交手并且最终胜利,对中国而言,无疑还有多重看得见摸得着的重要利好。

    一可以让中国的多种新式武器得到检验,让解放军官兵获得实战经验。

    二可以振奋国人之心,增加民众对政府的向心力,可以进一步缓解国内的一系列矛盾,尤其是贫富差距造成的内忧。

    三可以威慑亚洲蠢蠢欲动各国,起到一石数鸟之用。

    四更可向全世界宣示中国不可欺负之决心,这一事件定会成为中国在国际立威崛起的标志性转折点,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灿烂起点。

    因此,只有打,打痛日本,让其老实点,中国才有可能最大程度获取甚至完美收获因钓鱼岛事件带来的一揽子政治财富。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2-9-26 13:00 |只看该作者
嘿嘿!今后,咱可以常常来拜读蟾宫的帖子,学些了解许多历史知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2-9-29 22:51 |只看该作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