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怎么检验你写的诗歌【转】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沧浪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么检验你写的诗歌【转】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6-11-16 12:51 |只看该作者
  (17):一首作品得以呈现之前,它属于作者。完成之后,它因具有生命会反过来命令作者为它去锤炼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就是诗歌打磨的动机和成因。
——
诗歌的锤炼,这是必然的。
灵感来了,一蹴而就,也是有的,但应该很少。。。大多数诗歌都需要反复打磨。甚至到最后完全脱离最初构想,也完全有可能。。。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6-11-17 21:23 |只看该作者
过于玄乎的作品,一句话,就是那些过于灵动之诗,爆发后就不加琢磨的过于跳跃的半成品。对于作者本人来说,他自我感觉是早已表达得完美无缺了。其实,不过是冰山一角式的错觉,他(她)把更多的东西遗留在了自己的脑子里了,表现出来的其实不过是未完成之作而已,并没有抵达精神的核心。
——
把这几句多读了几遍。目前我的状态是:总以为自己表达完了,可别人说哪哪不好的话,我又会立马动摇立场,觉得确实真的不好,还有改进空间。这种不确定性,让我对诗歌创作始终缺少了自信和决断——也就是说,一个作品出来,我完全不能判断它所处的层面。。。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6-11-17 21: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ε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6-11-17 21:36 |只看该作者
十八的第二方面,有卖弄书袋子之嫌。关于《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为诗者不知道的少之又少,犯得着那么抖开来啰嗦么?

以下为百度资料:

赋比兴是诗经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之一。赋是铺陈排比的意思,相当于近代的排比修辞方法,南宋的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6-11-18 21:09 |只看该作者
 第三,要分析诗歌所体现的风格,看是属于细致灵秀的南风呢,还是刚劲、爽朗、质朴的北调。(现在的诗坛是多南风而少北调啊,遗憾之至!)
——
都说乱世出英雄。一个时代的作品,总是能反应某个时代特色吧。当今社会,更多是和平和发展,自然是优美舒缓居多,而少铿锵之声了。我可不觉得这个有什么好遗憾的,顺其自然而不是刻意雕琢,更不要非得分个什么南拳北腿的派别来。。。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6-11-18 21:17 |只看该作者
现在“诗歌音响效果”还提不?不怕脸红你就提。
——
我好像在哪里看见过音响效果的说辞,难道是柏林转过来的?回头我查查看它的内涵是嘛意思。

虽然对音响效果还懵懂,但感觉这个驳斥显得用力有偏差。有些立意,不管他人的言论,或许更能集中注意力。。。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6-11-18 21:25 |只看该作者
  (20):我的诗歌创作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我感觉到了但却表达不出。我表达出来了但却是些碎片,我追求表达的完整但却遗失了准确,我找回了准确但感觉到了还很无知,所以我现在清楚自己要说什么,明明能够下笔,却宁愿让它在脑子里呆得更久长一些。不达到深刻的饱满,我觉得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
这个对成熟的诗人而言,是完全应该的节奏,酝酿比打磨更久。但对初学者来说,我还是赞成有感觉就写,大胆抒发。不写出来,怎么判断诗句的表达效果?尤其是,通过外人的点评,来寻找自身的缺漏,才能取得长足进步。
没有诗人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都说十年磨一剑,这才是定律。怎么磨?自个儿闭门造车吗?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把自我暴露出来,才能进一步锻造。。。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6-11-21 16:45 |只看该作者
  
  (21):我在写诗的第五个年头,写下了“稻草诗路”——在词语间找到一种张力,在句子间找到一种旋力,在篇章间找到一种合力,在各集间找到一种动力,在诗歌里找到真正思考着的自己。时间已过去三年多了,但我感觉那时我说的反而比现在更精练而又简洁。
  =======================
这几个“力”很给力,作者最后那句,是大实话——这倒也是我在思考的话题。感觉我有着距离~~~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6-11-21 16:47 |只看该作者
(22):想象必须要能催生起情感到情思并举,否则有情无思难入境,有思无情难入神,必定滑向失败。而想象又必须立于经验之上,同时经验又必须得本于超越真实的真。这是诗歌想象的特征和内涵。
  ============
太形而上了,感觉理解起来有难度。我还是赞成“物由心生”的说辞,很多想象,都是有依托的,具体的人事,总会有转换的空间和余地~~~~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6-11-21 16:50 |只看该作者
 (23):论诗歌的快与慢。诗歌的写作到了一定的程度,“慢”是必须的。这里的快与慢不是指一首诗歌完成的时间观念上的速度,而是指韵律节奏上的组合推进的“生命内在视野”的血液脉搏。海子、戈麦的死亡,就是由于过“快”。即使太空中的星球,过快的旋转,或过快的内部的衰竭,也是致命的。快的诗歌,是瞬间的爆炸,是消耗性的掏空,使核心力量急速外化(“音响效果”的提法不但不准确,而且恶化了它。)。而慢的诗歌,却正好相反。它是内凝的,它有一种与生命结合逐渐催生的不息前进的持续的包融扩大的向心力。
=====================
各有各的好吧。海子的瞬间爆发力,连同他的死亡,何尝不是一种诗歌的境界?很多人缺乏海子对诗歌的孤注一掷、呕心沥血,但我却认为,任何选择,但凡是遵从内心的,便无可厚非~~~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6-11-21 16:53 |只看该作者
  (24):论“下半身”诗歌。如果只有调侃而失之深刻,只有圆滑而失之犀利,只有粗俗而失之严肃,只有跟风而失之尖锐,那么“下半身”就是“烂半身”。绝大部分就是如此,扔一个包子就会砸死好几个。在生命与死亡前面显得是那样的无聊和无足轻重,让人耻笑。
  =============
下半身诗作,要区别对待。若出发点就是扯眼球,宣泄、淫乱,那么,不说也罢。还有一种,原本就是下里巴人的特色,下半身也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大俗即大雅,坦然面对这种风格,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6-11-21 16:57 |只看该作者

  (25):诗论应从诗歌的本体同创作和欣赏三论入手,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从欣赏始它源于创作始,然后反照诗歌的本体进而通过此桥走向欣赏,再由欣赏反馈基于本体的创作,不会写诗的人的诗论是难于抵达诗歌的内部的,难免流于泛泛。
==============
这句话,我是绝对不赞同的。懂得欣赏小说的,一定会写小说吗?懂得吃鸡蛋的,一定要会生鸡蛋吗?真正好的作品,一定是主动通往人的内心,引起某种共鸣的,而不需要专业人士剥皮抽筋才能艰辛抵达。把诗歌狭隘于小众的范畴,本身是对诗歌的误解,它来源于生活,终究还是该回归到生活的本真去~~~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6-11-21 17:00 |只看该作者
(26):语言既然有褒贬,那么当然存在态度的问题,而态度的问题关系思考的深度。一定要注意态度——少戏谑,多严肃的深究。这样才能保持住词语的核心力量。
============
严肃、深究,这类词,挺吓人的。O(∩_∩)O。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6-11-21 17:02 |只看该作者
 (27):中国的诗歌,必须强调意境的圆融和意象或者细节的质感,达到澄净,这是中国诗歌的长处。西方眼中的花瓶看见的是STILL[永在与静止同一的思考],而我们的是审美[但又不能没有沉思],形象、质感[脆],形而下和形而上的完美统一。
==================
不知道对西方诗歌的分析是否正确~~但据说,中国诗歌的起源,来自西方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6-11-21 17:04 |只看该作者
如“平安[ANG]归来”和“健康[ANG]长寿”,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两句是有“韵”的[ANG]!
=========
瞠目结舌一下~~~这个安字的韵母,谁给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6-11-21 17:06 |只看该作者
第28,原本关于风格的形成,比如提及从摹仿到成型到固定到转变,还是很不错的感觉。但是不知为何又牵扯回韵律上去了,感觉东拉西扯的杂乱、零碎~~~~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6-11-21 18: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小蝶 于 2016-11-21 18:54 编辑

我认为意象在诗歌中,主要指的是一些图景,或者幻象,它是名词性的,手法上多用于象征、比喻,或者寓意,它的时间是共现性的,或者说是即刻性的,在古诗、象征主义或朦胧诗作中都很容易见到。而细节,我认为是场景式的,它是动词性的,辅之于其他词性,手法上多在于“再现”,表达某种意味或者意境,它的时间是持续性的,或者说是线性的,古诗中可以见到,但在意象诗[很有意思是在“意象”诗里]或者现实主义诗作里也很容易见到。
——
这个我得多咂摸一下,(*^__^*)。。改天精简部分,拿去蒙骗孩子们。。。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6-11-21 19: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要对语言作出让位或者换位,对语言进行释压,放弃充当布道者的角色。必须要还原语言本身的质地、光泽、密度及力量,甚至声音。而非强调作者自己。
——
这个,是我目前努力的方向。嗯,距离感是有的,但目标在,就不愁抵达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6-11-21 19:0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总算看完了。整体而言,还不错,大堆散沙里,有几粒珍珠。
改天我整理一下,结合我的感觉,精炼成小文字,准备留存。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6-11-23 06:25 |只看该作者
放下置顶。谢谢沧浪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6-11-23 06:25 |只看该作者
放下置顶。谢谢沧浪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