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7-1-6 11:36 编辑
以一种模糊而昏黄的记忆形象,抖落出曾经的年代,和年代里积存的冲动和幻想。与时代相吻合的音乐,恰到好处地还原实化了真实的曾经。
电影的镜头紧凑而绮丽。友谊,以及对性由远及近的渴望成为主旋律。没有道德宣讲,也没有对时代的明显影射,有的只是巨大的真实。在这真实之后,是混乱无序的社会现状。成年人或者说没有庇护的世界正在遭受着空前的洗劫。被洗劫的,不仅是生活,还有精神。
这是姜文作为导演生涯的处女作,被称作是大陆电影的巅峰之作,改编自王朔的短篇小说《动物凶猛》。相比之下,我感觉原名字贴近作品本身要表达的主题。
信仰缺失一直是中华这个泱泱大国的宿疾。没有信仰和信念的人群是可怕的。不仅会践踏法律,更会变相地维护所谓的尊严和义气。文化的传承一旦偏离,危害的不仅是一代人。影片中马小军(夏雨饰)一伙正是如此。他们身上,荷尔蒙横冲直撞,无人引领的思想成为决堤洪水,裹挟着他们盲目地前行,与传统的道德观无法融合。
这也是一个民族习性上的弊端。在下一代成长的路上,灌输了一些不健康不积极的思想。家长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不经意间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他们正在形成的世界观因此有了阴暗和不洁的一面。国人在对待成功的意识上,出人意料的保持一致,甚至将笑贫不笑娼当做至理箴言。试想,这样教育格局下长大的孩子,心理会产生怎样的扭曲与裂变?当然,这部影片中没有涉及到这些方面,但放养式的教育方式,跟以上的类型属于异曲同工。
电影在即将结束时,我看到了亮点,也是一种借鉴或者突破。马小军在水下,极力想爬上岸,但无数众的脚将他踢回水中,直到他无力挣扎为止。这是非常漂亮的隐喻或者说借指,是对现实生活极为有力的象征。这种镜头方式在国产片内极少看到,也或许是我看的电影太少。但它在这部影片中出现的极为突兀,与前面的流畅的叙事风格形成落差,格调上也有所不同。
结尾具有黑色幽默性质。一直以来只会说“欧巴欧巴”的傻子,竟也被世事淘染,在这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坏孩子招呼他时,他竟出人意料地骂了一句:“傻逼”。是的,时光改变了一群毛孩子,也带走了躁动不安的青春。一茬光阴就这么过去了,而新的毛孩子们,正用使自己父辈懵懂的方式,继续演绎着属于他们这一代的,截然不同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