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吉林市,是为了游览一个古老、久远、神秘的古镇: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乌拉街是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为海西女贞扈伦四部(乌拉、叶赫、哈达、辉发)之一的乌拉部。明代中叶,海西女真势力逐渐崛起,其中乌拉部相继吞并了附近的女真诸部。1562年(明嘉靖四十年),乌拉部主纳齐布禄第六世孙布颜,建立了乌拉王国,以乌拉街为都城。
建州女真的贵族努尔哈赤曾借乌拉国而起兵,灭乌拉国(1613年)而得到大发展,进而挥师南下而得天下。清顺治皇帝曾封乌拉街方圆五百里为“本朝发祥之圣地”。乌拉街,在古老中华边远的松花江畔,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孕育了一个民族的崛起。
从吉林市的汽车总站到乌拉街,正常行程是四十分钟左右,因为在市区一路拉客,一个半小时才到达。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个热闹、忙乱的小镇。时间已近傍晚,先找旅馆安顿下来,然后去一家私人澡堂,洗净一身风尘。
街上有许多朝鲜族风味的饭馆,我们晚餐吃的是烧烤,味道不错。饭后走进一家商店,几位业余的音乐爱好者在演奏着各种乐器,优美的乐曲声吸引着我们,一直听到散场。乌拉街小镇的这个普通的夜晚,却让我们久久难忘。
我们用了近一整天的时间,游览这个神秘的古镇。首先看到的是最容易找的“魁府",它位于镇子的中心、大十字街东约半华里,乌拉街镇政府西侧。魁府是迄今保存较好的清代两进四合院,始建于1875年,是晚清地方显臣王魁福的私宅。
王魁福曾在光绪年间出征伊犁,在战场上其颈后受重伤,幸未断喉咙,经调治伤愈,受到光绪帝的“觐见”和褒奖,晋为副都统,赏赐金银,衣锦还乡,修建府邸。由于大门被锁上了,我们没能够进去参观,只在外面观赏一番。王魁福府邸的院门和房屋的建筑风格朴实大方,正合其身份和性格。
在乌拉街中学院内的运动场边上,我们找到了“萨府”。萨府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1年),系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第十三任总管索柱的私宅。仅从外面看,这座保存完好的大院,仍不失当年的富丽华贵。
有一位非常年轻的女教师站在萨府的前门厅里,低头附身,在小课桌上聚精会神地创作她的美术作品。在她的身后,通向院子的的铁门紧锁着。我们与她商量,让我们进去瞧一瞧。她犹豫了一下,打开了锁让我们进入院内。萨府的正房和两边的厢房里,堆满了破旧的课桌、凳子等杂物。询问这位女教师,知道院内的房子已经废弃不用了。看到这样的情景,真的担心没有受到保护的萨府,不久会变得破败不堪。
与“萨府”不同,“后府”仍在被人保护。天上下起了小雨,我们冒雨寻找到了位置比较偏僻的后府。后府位于乌拉街镇东北隅,建于清光绪年间(始建于1868年,历时12年建成完工),是管理打牲乌拉地方总管、三品翼领赵云生的私人府邸。
当时,赵云生备受慈禧太后恩宠,被封为三品大员,负责东三省的贡品,地位和权势显赫一时。后府是清末东北满族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原主体建筑为二进四合院,此外还设有西花园。据说,后府刚建成时,正房的屋脊上面有两颗夜明珠,晚间的时候在院子里面都不用点灯。现仅存正房与西厢房。在当地现存的古建筑中,后府在历史上最为“尊贵”。
在乌拉街古镇的旧街村附近,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拉古城(1962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步行了半个小时左右,来到了这里。乌拉古城原有外、中、内三城,如今,外城尽毁;中城(洪尼罗城)尚有大段的城墙清晰可辨,为形似巨龙的土堆,上面芳草凄凄;内城(紫禁城)门楼、角楼、箭垛等都已不存,但大部分城墙基本完好。
我们发现,乌拉街满族学校的部分院墙,竟然就是这些古城墙。在乌拉街满族学校院内,有一个土筑的高台,这就是有名的“白花公主点将台”。关于白花公主的身世,传说不一,有的说是金国的兀术(完颜宗弼)的三妹妹,有的说是金代海陵王完颜亮的女儿,还有的说是唐渤海国海郡王三公主,等等。这些传说,究竟孰是孰非,无法考究,但是,点将台却是现实存在的。台上原有一座“三宵娘娘”庙,已经在1947年的战火中焚毁;如今,台上屹立着的是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
乌拉街古镇历史辉煌,原有颇多的历史文物,由于诸多原因,现在保存尚好的只有寥寥数处了。我们此次能够亲眼见到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已属幸运。由衷希望这些历史遗产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得以妥善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