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王安石那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在西津渡起航时,停泊在瓜州后所写的。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照过了王安石北上的身影,更照过千百年来这座古渡口的沧桑变化。在这座古渡口,不仅有名人墨客留下的印记,也有兵家留下的铁马兵戈憧憧身影。据说,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曾在这里商讨如何抗击曹操;初唐时讨伐武则天失败的徐敬业、骆宾王等渡江“奔润州,潜蒜山下”;宋代的韩世忠曾在此驻兵抗御金兵……文气与兵气都随着岁月而远去。这座古渡口,因为长江北移和水位下降,从清代开始,这里就慢慢失去了渡口的功能而变成了街道。也因为地势偏高而逃过了现代化的步伐,西津渡还能保持着较为古朴的风貌。
二十分钟的高铁,将我们从南京带到镇江。从镇江新火车站出来后,我们坐上了一辆三轮车。健谈的车夫像个尽责的导游一样向我们介绍着街道的变迁,告诉我们哪里的锅盖面和肴肉最为美味,也对我们不去金山、北固山表示了一番诧异。他骑着骑着就会伸手一指:喏,那就是……我就像个刚入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样,被铺天盖地的古迹和趣事包围着,眼花缭乱之余只顾着点头称是了。
西津渡就在镇江博物馆旁边,顺着台阶拾级而上,仿佛穿过了时光走廊,穿越了漫长岁月,一下子跌进千年的历史之中了。唐朝的码头,宋朝的观音洞,元朝的昭关石塔,明朝的酒肆,清朝的救生会,还有近代史上的英国领事馆旧址,都建立在这一千多米长的街道上。建于清朝的待渡亭伫立在青石板路上,依然在给熙熙攘攘的南来北往客人们遮风挡雨,但再也听不到长江滚滚的喧嚣。这座亭子早就失去了“待渡”的功用,只是在岁月的尘埃里坚持着曾经的渡口记忆。
在街道的中段,有一块“一眼看千年”标志牌,展示了唐、宋、明、清四个朝代不同的阶梯,让人产生一种恍如穿越时光的错觉。登船码头早已沉降到地下,文物保护单位用钢化透明玻璃罩在上方,在白天可以清楚地从脚下看到完整保留的码头遗迹,让人无限唏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那些曾经在此等候过江的古人呢?都随着历史的尘嚣雨打风吹去了。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这“一眼望千年”之说,是否也能透过岁月的硝烟,看到那千年苦苦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