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是这样介绍同里的: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有文人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同里位于周庄西面10公里处,距苏州城也只有18公里,古镇外四面环水,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建筑依水而立,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
我们特地选好了时间从苏州过去,才一下大巴,就有个蹬三轮的老伯拦住了我们:只要三元,带你们去古镇,给你们安排好住宿,觉得不满意尽可以打我耳光。老伯豪气冲天的说。
于是我们上了他的车,一路上听着他操着浓重的口音讲述着同里的风情,很干脆的告诉我们退思园不好看,丝绸很多是假的,哪里的蹄髈最好吃……
沿着高低不平的青石板路,穿过了几座高高低低的拱桥,同里古镇的牌坊就在眼前,有点失神:我终于到了吗。
三轮车停在了老街宾馆。干净的客房,虽然有点小,但是那窗外的阳台却是我喜欢的,像阳朔的无名堂。站在阳台远眺,可以看见蜿蜒的巷子里延伸的民居,以及远处错落的拱桥。
有人说:“游水乡, 游的是一种心情。”太知道了,若没有可心的旅伴,再好的风景也会打个折扣。我如此走近风景,为每一处惊叹,感慨,随后离去,尚不知今生是否还会再来,但是我知道,有你的地方,必然不一样。如今和你在一起,无需再做任何计划,我只消追随着你,只管尽情看,只管随意听,只管大声笑,只管大啖美食,只管困了就倒头大睡,因为,身边有你。
放好行李以后,暮色悄悄。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旁前行,三三两两的红灯笼映着水面,像是丽江,又像是凤凰,却没有它们的熙熙融融的急功近利,路上的行人也是三三两两的,若闲庭散步一般。一切都是那么的安然和精致,仿如静静的流水,仿如流淌的时光。
我们在河边坐下,点了几样菜,其中太湖三白占了两白:莼菜白虾汤,清蒸白鱼,还有油焖茭白,再加上刚买的状元蹄,那些原来在书本上念叨过的江南菜肴,就散发着香气摆放在面前了。
风很凉,莼菜很滑口,我缓缓的说起了《世说新语》记载的关莼菜的一个典故,说是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为思念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自言自语说:“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于是弃官不做,回家去吃美味的莼菜羹和鲈鱼脍。
好风如水,水边的风吹来有些凉意。江南的黄昏有点清冷,一身短打的我不禁觉得有点冷,看看附近的店主和游客,早就穿上了外套,这温差也太大了吧,我心里暗暗嘀咕着。你看出了我的冷,毫不犹豫的把你的全棉衬衫脱下来硬让我穿上,而自己,就穿着一件短袖的T恤衫喝着冰冷的啤酒。嘴巴还没放过我:叫你穿外套来,偏不听!你看你穿的什么衣服,吊儿郎当的一看就知道是个广东女人!穿鞋还不穿袜子!
酒足饭饱从“状元居”小店出来,虽然才八点多,在城市或者其他被红尘沾染的小镇里,才正是夜生活的开始。而这座安静的小镇,已经开始沉睡。街上的路人越来越少,店家也打烊了,只余门口寥落的红灯笼映着河水,泛出幽暗的红光。
我的薄薄的棉布裤子似乎已经遮挡不住夜的侵袭,于是,说,我们去买衣服吧。于是步入一家卖衣服的小店。无奸不商,果然不错,看着那些我根本看不上眼的衣服被标了个大商场专柜价格,心里就不断地嗤之以鼻。再加上那些衣服穿在身上确实难看——唉,好像又发福了,因此,一发狠步出了小店:不买了,冷我就穿你的衣服,你的裤子!
从小店出来后,仿佛没觉得寒意侵人了。看着近在咫尺的古镇城门,那道白天一大早就会收取门票的城门,那么,我们何不趁着现在无人看管散步出去呢?
随意走了一小段路,感觉没啥特别的,和内地所有的小城镇那样,路边摆放着大江南北都有的烧烤摊档。吃冰淇淋吗?吃。好,一人一根。你拿的是绿豆,我要的是玉米的。那玉米冰淇淋不过是包了一层玉米形状的皮,才舔两下就啪嗒一下掉下来。我眼明嘴快,一口咬住了,一边吃还一边大声嚷嚷:玉米的包皮掉了!
你吃惊地看看我,然后放声大笑。
也是的,这样美好的夜晚,在这样安静的水乡里,有个青青子衿这样美丽名字的女人,嘴里却说着这样粗俗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