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电影对我们的诱惑是无法抗拒的,哪里有电影放映,不管山高路远都要想法子去。 当时,我们家住的火车站东边是部队基地,南面山里有一家煤矿,西边是林场,谁家放电影我们都有办法知道,然后,站上就组织起下班职工、家属和孩子们,浩浩荡荡去看电影。 放映队每次来,站上就像过节一样,孩子们奔走相告,大人们满脸喜色,就连王大妈家的哑巴儿子也急得四处比划,画一个圆,手掌平抹, “啪”做个打枪的动作,告诉对方:今晚电影演的是《平原游击队》。大中午就跑去占位置,用砖头土坷垃圈地方,吃过晚饭,抓一把瓜籽,早早坐在板凳上等,恨不得挥起一拳打落太阳,让天快快黑下来。 在部队驻地看电影,我们常常喧宾夺主霸占多半个场院,官兵来了,谁也不舍得让,撵急了就大声唱歌,唱《军民是一家人》,“嘿!军民是一家人!”气壮山河。 第一次看彩色电影是基地放映的越剧《红楼梦》,王文娟饰演的林黛玉令我们痴迷癫狂,当她把一方浅蓝色写有诗稿的纱巾慢慢放进火盆里焚烧的时候,我的心都快痛死了,那么好、那么贵的纱巾,她怎么就舍得烧掉?回到家里,趁母亲不在,把床单扯下来做裙子,两个枕巾放在胳膊上当水袖,凌形块硬纸板包上锡纸挂在耳朵上当耳环,逼着弟弟妹妹演宝玉和紫鹃,兴头上,被老妈怼个正着,一顿暴打。 去三十里堡林场,看的是《烈火中永生》,小萝卜头、疯老头、美丽坚强的江姐还有叛徒蒲志高,多少年了还鲜活在我脑子里;在南山煤矿看的是动画片《鱼童》,电影里的经典对白,让我们不厌其烦学了又学:“啊,不不不,鱼盆是神父老爷的!”看完电影回来我挨着个翻我们家的碗,希望能找到一个和电影里一样的饭盆子,抱在怀里睡它一觉,第二天醒来满地满桌子都是银光闪闪的珍珠。。。。。。 那时候的电影人物只有两种,好人和坏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可照样看得津津有味。 而今,耗巨资打造精良的大片、巨片比比皆是,电影里的人物塑造也从单一的好人坏人变得多元复杂,起伏跌宕怪异离奇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清晰的画面以及绚丽的色彩代替了灰朦朦的黑白片子,但不知为什么看电影的热情却少了很多。也许,随着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趋丰富,人们的眼光跟着变得挑剔,加上信息时代电视、电脑、手机的冲击,再也见不到露天电影院里人声鼎沸的壮观场面,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肯定如我一样,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就像电影里的故事情节一样,看电影的情景也深深地留在记忆里,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