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家乡的豆斋饼
查看: 42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乡的豆斋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8-6-23 15: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郑天良 于 2018-6-23 15:20 编辑

家乡的豆斋饼
  
  我是常州人氏,常州那边的人读音不准,经常“黄”“王”不分,“斋”“渣”不分,明明说了一辈子的豆渣饼,转身咋又变成了豆斋饼。而且还跟乾隆皇帝拉上了关系,说乾隆皇帝六巡常州时曾品尝过豆斋饼,回京城后越想越好吃,宫中的御厨居然做不出常州豆斋饼。
  
  不就是那比铜钱略大一点的豆渣饼嘛!我也会做。后来中央台搞了一个专题节目,专门介绍全国各地的小吃,叫”舌尖上的XX”,居然把这小小的豆斋饼搬上了银屏。一相不被人看好的小时候在老家常吃的豆斋饼,一下子身价暴涨,很多人慕名开车赶到常州来点名要吃豆斋饼。如今豆斋饼已申报了世界非物资遗产名录。
  
  说豆斋饼是由常州人发明的,出了常州就难寻其影踪了。这点我相信。因为离开老家后快半个世纪了,这豆斋饼别说吃,连见我也没见过。
  
  小时候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很多的豆渣饼,把它晒干就像干货一样留着慢慢食用,烧蔬菜或荤菜时吃不起香菇木耳,就抓上一把豆斋饼放进去,起个锦上添花的作用。早茶的豆腐汤里也会放入几个,吸足了汤汁的豆渣饼吃起来别有风味。
  
  那么豆渣饼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这些事都是我母亲做的,因为豆斋饼的制作并不十分复杂,我经常看母亲做,自然也知道了其中的步骤。首先将蚕豆(或绿豆)浸泡一个晩上,然后去皮用其豆瓣。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手推小石磨,将豆瓣磨成不干不稀的豆浆,接下来取平底锅滴上几滴油,那时候油相当紧缺,略加温后便可以用小勺子,一个一个排好队“笃”小饼,大小比一元硬币略大一点。“笃”是常州土话。不翻身,一平锅“笃”完,豆香味就飘出来了。前面先“笃”的就熟了。用铲子由前往后铲,铲完再接着“笃”第二锅。只要有蚕豆,一年四季什么时候想吃,都可以做豆渣饼。
  
  后来,进入三年困难时期,生活极度困难了,田埂边屋前后种的一点儿蚕豆,还不够吃嫩蚕豆。这小小的豆斋饼,开始渐渐地弹出人们的视线,现在很多中年人已不知道”豆斋饼”三个字,更别说吃了。
  
  哪天等我兴趣来了,打算做一些豆斋饼出来,回忆一下儿时吃豆斋饼的滋味,也很有意思。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8-6-23 19:53 |只看该作者
上海人也是“黄”“王”不分的, “华”“武”也是不分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6-25 09:12 |只看该作者
小小美食折射出一种家的情怀。好文!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6-25 09:36 |只看该作者
这种形状的小饼,我小时候倒是吃过。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豆渣饼。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