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榕树”又一年 “大树底下好乘凉”,走进榕树,庇荫树下,转眼又是一个春秋冬夏。随着《榕树下》成立八周年的庆典礼炮的点燃,我也刚刚为自己两周岁的“树”龄点过生日蜡烛,心里的愿望被封存在那剩下的半截蜡烛里。晾晒昨日心情,往事又涌上心头,记得去年的“我与榕树下”征文我也是激情满怀,经过这一年的努力,绿叶不再孤单零立。我说过:“无论如何,一个从未写字的人突然提笔写字,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的勇敢挑战,它至少记录着我一路的艰辛和汗水,不管文字本身如何,它都是我用心血孕育出来的孩子,我都会好好珍惜”。翻田耕地,依稀播下的种子,也在适当的季节里开花、结果。我和广大的网上的游民一样,深深爱着、恋着这片耕耘着的热土地,并将在此生生不息、笔耕不止。 春天的榕树,欣欣向荣,粗壮的手臂迎来送往;夏天的榕树根深叶茂,展现出勃勃生机,用茂密的枝叶撑起一片绿色的天地;秋天,更是仰望蓝天,采撷硕果累累;当百花凋零,雪花飘落的时节,这棵树下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致,白的是雪,绿的是叶,那片片镶嵌在果实上的绿叶啊,最令人垂涎。 七十七个社团犹如七十七块责任田,用榕树根系固来的养料肥沃着土地,有榕树擎天的巨伞挡风遮阳,行云流水间,早已生机盎然,新绿一片。 《文化奇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并成长起来的,一群网上流浪的游民,在飘洒着绿叶的路上,用心记录着生活,正是这群志趣相投的文学爱好者,手牵着手,自发地走到了一起,彼此交流、共同探讨,文斌、梁德荣、瑟箜、翩翩燕、冷斯花、ran.t、杨亦秋等等,一行二十来人,抱着共同的文学梦想,相聚在这儿,是这儿…… 《文化奇迹》是在《色氏家族》中酝酿诞生的。记得那时文斌为了我们这群网上流浪者们的方便交流,及时构建《色即是空》留言板,并倡导大家去注册色字ID,一旦注册成功随即充值为付费用户,色痴、色秋、色龙、色馨、色冰、色花、色雪、色文……一串串、一行行清一“色”地站立在留言板大门口,恭迎树下各“色”友。曾几何时,树下注册色字ID成为了一种时尚,想到一个满意的好名,就得马上注册,否则就有被他人抢先注册掉了的危险,那时的空气是紧张的。 这帮色氏成员亲如兄弟姐妹,虽来自五湖四海,却相亲相爱于“树下”。无论谁完成了一篇文章都已经习惯于拿出来让大家批批,其言辞中肯。他们作文涉及各种文体、题材,以及对哲学和佛学的初试。 通过“色即是空”留言板和色氏家族Q群的交流和积累,一个新的想法开始成熟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社团?”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情顿时高涨起来,Q群里洒满阳光,展望未来,大家是心潮澎湃,说干就干,这就是年轻人敢想敢干的勇气和可贵,文斌马上就草拟了一份社团宗旨:“我们相信文学永远走在一条崭新的路上,铺路的正是我们”,大家一致通过,不知不觉中就迎来了新的一天。 申请并非想象中的那样顺利,榕树下回答说暂时停止了发展新的社团。尽管大家心里都很着急,但仍然冷静思考、为社团出谋划策,携手共度难关。身在上海的色氏自告奋勇决定亲往本部咨询。 记得有首歌叫做《让我们静静地等》,静静地等待一朵奇葩的盛开。宣告社团成立的那天,大家是多么的雀跃,尽管未达成大家《色氏家族》社团的夙愿,但《文化奇迹》也有它的可爱和特色,虽然尚存些许遗憾,但大事不拘小节,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 社团成立了,沃土也需要播种才能收获,稿子来了,但始终坚守“宁缺勿滥”的航向,大刀阔斧,对达不到栏目要求的一律退之,不论是不是“色”字当头,杜绝人情稿,在《文化奇迹》,有几位编辑是出了名的辣手“砍爷”,居然创下了篇稿子,篇被杀,幸存一篇过关的记录和壮举,此之为退稿的“鼎盛时期”,以至于常见绿叶飘起,而且是那样的密集,看似容易,却是背后编辑们的艰辛审稿、严格把关的劳动和付出。 起初,我是不敢向自家社团投稿的,感觉门槛高,担心自己拙劣的文字达不到水准,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终于迈出了大胆的可喜一步,也是起着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投就投吧,大不了退稿,这不也正说明了我作文水平还有待提高吗?”,正因为有这样一群色兄色妹,才让我敢于正视我自己。 一年来,我的足迹踏过了“树”下的每一个角落,很多很多的地方都用发文做了标记,偶尔也会有绿叶来点缀。与榕树相守,我在寂寞中找到了心灵的慰籍;与榕树相守,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发现了真、善、美;与榕树相守,我感动于真挚的友情和恩泽;与榕树相守,我拥抱了满怀的春色…… 2005.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