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义谛”(绝对真理)和“世俗谛”(相对真理),二者之争毫无意义,也不必要争。
百度:
世俗谛侧重于说“有”,偏重于事,胜义谛侧重于说“空”,偏重于理,所以,是“不一”。
世俗谛的“有”是一种假相,是从胜义谛的真“空”中生出来的,而真空妙有,事理不二,所以,是“不异”。
“世俗谛”,大乘把依缘起法则肯定俗等在现象界为假有的道理,称“世俗谛”。
二谛都是对的。“胜义谛”从来不排斥世俗谛,而“世俗谛”若排斥“胜义谛”,就很麻烦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世俗谛”是“胜义谛”派生出来的。你必须先悟“空”以后,再去接纳“有”。你如果老是坚持“有”否认“空”,那你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徒。果真如此,你既不相信“胜义谛”又自呼“阿罗汉”,你不是自相矛盾、满身悖论、不合逻辑吗?
临窗独饮第一次到红袖的亮相我还清晰记得:盘腿而坐,黑色的袜子,小样堪称清秀。
这个应该是我真正的最后一贴了。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不可随便卖弄一知半解,不能妄语。谈佛,必须适可而止。
《金刚经》、《心经》和《维摩诘经》都是可以公开口传的。一些不便随便瞎扯的,万不可拿到论坛里“胡*”,段教授那个字我打不出来,由衷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