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晚上写了一个帖子,说有些人的混坛理念是混脸熟,论坛风格是建基在人缘财富观上的。然而人缘财富观在历史上是不断演化的。原来送礼送点心等等实物,现在送红包礼金……这种礼物的演化说明,人缘财富观是不断冲破小地域走向大视野的。越是环境闭塞,越重视实物,越是追求普遍性,礼物越淡薄价值越菲薄。
红袖表面上是个熟人社会,也不乏追求好人缘的,也不乏混脸熟的。然而,红袖人骨子里个个都是异乡人,个个都是精神上的自我放逐者,崇尚的是新,是异。
小谢青蛙保留着大部分红袖人的微信,但是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自我驱逐,他受不了红袖的汗味与脚气,太熟悉而只好归隐。这就是自我放逐,这就是求新,这就是求异。
关天客高隐者流,其求新声于异邦,最烦的就是红袖的鸡毛蒜皮,最崇尚的是永恒的普遍性。
即便那些脏口顶在颈项的人也怀揣着一颗愤世嫉俗的心,对那种单调的重复充满厌倦,因而口出不逊。
求新者众。一波又一波远走于异乡。
当红袖人的本心越来越凸显,越来越明白红袖人其实本性上是异乡人时,却因为红袖的窠臼太深,红袖的包袱太重,于是这帮本心上异乡的人仍然难免积累戾气与旧邦的朽气。
我知道,不是他们爱自甘凡庸甚至堕落,而是没有找到通向远方异乡的路。
通向异乡的路有千千万。秦川先生在充满乡土气息的人物与故事里,每每写出小民的狡黠与放达。有根姐在细密的小楷中求疏阔,在行书中加上隶意与章草之笔……在不动声色中完成异乡之旅。
更多的人喜欢吵闹,满院鸦噪。我知道这也是在求新奇,在激烈竞争中发现新异。可是,隔壁还有安静的异乡人,吵闹声会打碎他们的沉思。
本席出台程序法,精微入妙。不反对任何人混人缘,略略抑制一些异乡人的吵闹,大力保护沉静的异乡的沉思。各位都是异乡人,吵闹者不要担心什么门可罗雀,因为你们数次远离的故土早已荒草满径,更应该担心的是满门鸦噪雀粪更容易埋汰走又一波安静的异乡人。
各位异乡人,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几十个微信群里不能自拔,多写写小文章。文章里充满通向异乡与远方的路,异乡虽远,却深在文章里,却近在心底。即便吵吵打打,也要尽量去与异乡人打,打到六星去,照着好文章打,解构它,打碎它,让旧邦人看看异乡人的新眼界。新的是眼界与心胸,就让恶俗从此老落旧土。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版面衰,是因为心衰,版面盛,是因为文风盛。一个人若心在老去,怨不得任何别人,当然不要指望归咎于本席。一个人若文风盛,大部分收获归他或她本人,别人也因而得到一些零碎的东西,不过是木屑草毛,因此不要也不必担心本席使本版斯文扫地,本席读帖子所得不过是木屑竹头,丝毫不可能影响写帖子者。人不写帖子,是因为他或她已经裹足不前不再追求精神异乡,若因人们不写帖子而怨责本席,岂不谬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