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笑笑先生文同,写过一首诗,讲了一个故事,是关于王店鸡的。
王店是个驿站,地处大宋西鄙荒僻之处。驿吏养了一些鸡,这些鸡个个冠红羽亮,蹲在很高的树杈上,老老实实,一声不吭。
有个当官的,西行公干,带着随从路过王店,见天色已晚,便住了一夜,打算第二天鸡啼时分就早早出发。
由于人困马乏,这一众一睡就睡到了大天透亮,日当三杆。当官的一见起得迟了,就抱怨手下人贪睡懒惰。但一个手下人抱屈说,他其实早就醒了,一直在等鸡啼报晓,然后再叫醒大家,可等了一早晨,也没有听到一声鸡叫。
于是,官差们便把驿吏叫来问话:你这里的鸡怎么回事,吃了哑药了吗,早上咋不打鸣呢?这是懒政,知道不?
驿吏耐心地报告情况说:我们这里地偏人稀,草盛蒿稠,是狐狸的地盘。这里的狐狸非常难缠,并有三大特点:首先耳朵很灵,可以听声辨位,寻声定位;然后是跟诸位一样爱谁懒觉,谁吵它,它干谁;最后是嘴巴很馋,一顿可以吃三只鸡。这里的鸡只要一叫,尤其是早晨的那放声一啼,会惊扰了狐狸老爷的美梦,一旦狐狸怒起来,打鸣鸡们很快就会成为狐狸老爷的抓下之鬼,腹中之物。所以,久而久之,打鸣鸡也就都被狐狸吃光了,只剩下了这些靠沉默保命的鸡。
当官的听了,怒道:鸡既然不敢打鸣,还要这些废物鸡又有何用,不如烹之。
于是末了,差人们把躲在高杈上的鸡,都一一捉了来,叫来厨子,烹了,烧了,炸了,做成了一个百鸡宴。官老爷们就着马奶酒,大口朵颐,个个吃成了圆溜溜的大肚,才上马西去。
自始至终,那些被狐狸吓破胆的鸡,也没有一只敢啼出两声,作为对自己的辩护。
由此可见,在王店,官老爷不以狐狸为敌,却以鸡不鸣为耻。而那些鸡,不管是听狐狸老爷的还是听官老爷的,不管打鸣还是不打鸣,都逃不脱被吃掉的宿命。只不过,官老爷吃他们的手法更多样化,口味更全面些罢了。
要我说,这些官老爷比起那狐老爷,看起来更狐狸一些。而鸡,还是不要生在王店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