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感觉话题越来越开放,先请循其本:由海天酱油的苯甲酸钠防腐剂引发的这轮话题,本来是讨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标准,而不是讨论食品健康安全标准。
现在,已经从食品添加剂破圈跨界,进入食品本身;又从食品本身深入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
那么,农业时代的食品安全与工业时代的食品安全标准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有二,表面区别在于:天然的,或者化工的;根本区别在于:仪式化的,或者碎片化的。
以苯甲酸钠防腐剂为例。
海天酱油,本来就是中华饮食圈的传统调味品,生产工艺用的也是传统的酿造法,春天制曲,夏天发酵,夏末头抽,秋天二抽……但是它现在引发争议的是用了现代化工品苯甲酸钠当防腐剂,传统酿造法里用什么防腐?用盐。用桂皮,用草果。
如果海天酱油防腐用盐,用桂皮,用草果,百病不犯。
海天酱油用的甜味剂是三氯蔗糖,这也是化工品,什么用都没有,甚至连副作用都不大有,可是它还是引发担忧。如果它用传统的甘草当调味料,百无禁忌。
那为什么引发群情激奋呢?海天酱油仅仅是导火索,老百姓的担忧是现代工业化生活方式的焦虑,也不是不满,就是需要宣泄。碰巧赶上海天酱油而已。
为什么现代工业会引发焦虑?还是以苯甲酸钠为例子。
如果用突然的桂皮当防腐剂,不但防腐,而且增加一种奇异的香。这种香使人愉悦。使人放松。
苯甲酸钠也可以防腐,不但防腐,而且增加一种莫名其妙的担忧,担忧它那不可知的副作用。桂皮用了上千年,老百姓习惯了。苯甲酸钠的不确定性太多,太多的未知引发焦虑。
……所以说,食品安全是什么?安全的本质是一种心理需求;安全,是一种安慰。安全,不是化学分子式;安全,不是法律标准规范。
农业文明的饮食,給人以仪式感,给人以心理上的稳定感,给人以期待与回味。工业文明下的饮食,是速食,是外卖,是碎片,是吃过即忘。
以化学分子式论食品安全,与心理的安全感风马牛不相及啊。
省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