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贡献一个总产出函数两要素模型的公式。 总产出函数G=F(资本,人力;科技因子u)。
1978年以前,中国将近10亿的人口,都属于“人力资源浪费”。 1978年-2003年加入wto之前,中国开始比较缓慢的引进外资与外国技术。 2003年加入wto之后,中国的总产出G,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这是因为资本与人力两个生产要素得到了惊人的释放或者说投入。 但是科技因子u,始终都靠引进外国技术,也就是说,中国的国产技术,基本一钱不值,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中国目前最害怕的,是德国技术或者西欧技术的输入中止,因为美国技术已经指望不上了。 说直接点,中国的经济,极度依赖西方的科学技术。
中国的出口贸易或者国内经济发展,基本是在利用美国与西欧的科学原创力,加工制造产品出口世界各国或者形成经济学意义上的产出。
中国ZF过往与现在为什么要大力投入铁工基? 第一,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铁路、工程、基建本身贡献了多少GDP,而是因为铁路公路运输系统的开通,可以打通各种生产要素的生产交换渠道。 但是,这条路已经基本上到头了,因为生产要素,也就是人与资本,已经基本没有潜力可挖。 第二,铁工基的ZF投资,可以拉动社会投资与国外资本的投资,其中后者国外资本投资,才是真正的经济增量,我称之为“钓鱼式的ZF投资拉动”。 这条路也已经走到头了。因为最重要的外国产业资本投资已经在消退。
一些不负责任的中国的经济学家,总是沾沾自喜的说:”中国经济奇迹“,打破了西方经济学的自信,走出了一条世界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 今天我就简单的说明:正如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中国经济奇迹”也从未脱离西方经济学的理性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