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抖音,看见一则消息:“梁靖崑因行为不当被禁赛。”
严重到被禁赛的地步,到底是什么行为?这引发了我的好奇心。翻出来看了一下,如果没有遗漏错失的话,应该就是:梁靖崑赢球后把球拍插运动短裤的裤腰上了。最醒目的还是竖直插入,与男人的雄性特质方向一致,挺容易让人引发出来某些联想。
说“挺容易”的缘由,是我比较粗枝大叶,没能第一时间关联出来,而是从“不雅”、“挑衅”等定性词,以及“禁赛”的后果推演出来,才刻意加强了印象的。
在日常运动里图方便把球拍随手插裤腰这种情况,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过?我肯定是有过的——差别仅仅是非竖直方向,而基本都是侧斜角度。大概我身高不够,竖直影响行动自如吧?肯定不会是有预见性,为了逃避“不雅”之责。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梁靖崑也是侧斜方向插入呢,还算不算不雅动作?真让我挺蒙圈的。又或者我是“不雅”、“粗俗”而不自知?但凡大庭广众之下,往裤腰插东西就都必须禁止?
但,我家先生就说了,谁让他是公众人物呢?就该承担起更严苛的形象责任。普通人怎样可能就忽视或盲视了,作为公众人的警惕性、自律性必须要有,否则贻害无穷。
想起那句话: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原来是真的。也让人无话可说了!
换句话来说,梁靖崑这类行为确实是踩线上了:可以推演出“不雅”,也可以说“上纲上线”,反正怎么说都有理,也让人无从辩解。
至于始作俑者怎么想的,反而不再重要,谁来盖棺定论才是关键。而这个“谁”的立场就微妙了——梁靖崑也因此付出了惨重代价。该!
这,也提醒其他公众人物,不注重细节管理的话,指不定哪天就在哪里栽坑里了,到时候肠子悔青也没有用。
由此可见,“见仁见智”这个词,并不能套用在特定场合和特定人物上。
类似的事件是前段时间杨红樱作品的全面下架。杨红樱的儿童读物(包括《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曾红遍全国,一度被作为奖品赠予学生,却也在多年后,被勒令清除出校园读物范畴。
成也是它,败也是它,为啥呢?
就我的想法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正该倡导个性、弘扬自由、解放思想,其作品合了如此需求,故而受到广泛欢迎。但,也恰好是这类校园作品,太过详尽透析了某些暗色,容易诱导孩子们模仿——譬如言语暴力,干部贿选等等,作者无心,奈何读者有意,奈何?!
这大概也是“毒教材”事件在短时间内全面发酵的缘由:它们所面对的特定对象,注定了必须更严谨,更无可挑剔才符合民众要求。
这样去想,或许很多东西,看似不合情理的,诸如梁靖崑不雅行为事件,杨红樱作品下架事件,也就统统都能想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