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这是最负盛名的一个节气,清,明。两个字,足以安顿人心与世界。丽日清明,花月春风。人间的四月天,美成了一首诗。天道行至此,所有的阴晦,都已远去。艰辛的脚步,走到这里,天地豁然开朗,万木欣欣向荣。有时候就是这样的觉悟:几步之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所有的山重水复的煎熬,都是值得的。
杏花微雨,旅人哀愁,生死茫茫的疼痛,或许只待酒浇。当你穿过那条“山翠拂人衣”的幽径,曲曲折折,辗转来到这里,所有的欢喜与忧伤,似乎都微小如尘埃,摊开手掌,万物皆可放下。
这是节气,又是节日,这一天,生者怀念故去的亲人,追忆着记忆里人世间难得的温暖。纸花挂在坟茔边,杜鹃啼血声里,香烛燃泪,鞭炮炸开阴阳相隔的路,亲人的魂魄会在这天的梦里与你相见吗?生者与死者,在泪水中相约,等到人世的苦难受尽,等到解脱了亲情的牵绊,愿携手同行,再叙团聚之欢喜。生者对死者的跪拜,就像一朵鲜花与天空的对望。
而天空从来没有如此清朗明澈,山水之间,这颗心,也从来没有这样清洁而光明。泪水清洗过的人,眼明心亮,洞察一切,悲喜之间,一念觉悟。
古时寒食,源于那位特别有气节的隐士介子推。何为寒食?寒食者,冷食也。于先民而言,一枚火种犹如一尊人间神祗。一年之内,熄旧火,续新火,这不仅仅是薪火相传的神圣。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旧时的清明,从上巳节到寒食节,人们无限庄重地膜拜着草木流年,春天里的率性与本真,才是最大的乐趣。曲水流畅,纵情宴饮。在微醺状态里,人们回归到童真一般纯粹的快乐中去,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暂时抛掷脑后。
在这个桐花初放的季节,雷雨之后,彩虹初临人间,而桃花灼灼,十里春风,柳浪闻莺处,旅人拂去浑身的征尘,感叹着春色宜人。而“桐花万里丹山路”,一切美好的憧憬,都在不远处,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