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4-25 07:10 编辑
党性,本义是指示心性也
党,古代写作"黨",上从"尚"字,下从"炎",这个"炎"字经过隶变成"黑"字,本来是指一堆火。上面的"尚"字有人说是屋子的窗户,"黨"整个字像是在窗口烧火做饭冒烟。
个人却有个愚见,以为"尚"字并非取象于窗子,"黨"字实是三部分组成的:一部是[⺌]字头,仿佛火光;另一部是[冋]字,像煮饭的铜鼎;再加上最底部的一堆火;即[⺌]+[冋]+[炎]=黨,意象是一门心思烧火而火光闷闷,火有所偏,不大敞亮。"敞亮"这两个字也与"黨"都相关。
先说"敞"字,意象是右边一个人站在左边的土台或者铜鼎上登高望远,眼界,心胸以及景象都很宽广阔大,光明正大。
与"敞"意象相反的是"罔"。二字相同的部首是[冋]字,取象铜鼎而意思相反。《司马相如传》曰:"敞罔靡徙,迁延而辞避","敞罔",失容也,脸色阴晴不定之貌,一会儿明亮有光泽,一会儿阴暗无颜色。
再论文及"亮"字。细按之:"亮"跟"黨"字底部都是一堆火,只是"亮"底火堆比"黨"部较简化;黨顶部[⺌]=亮之[亠]部,都取象于火光;二字异处在于中间部分,[冋]≠[吕],前者"黨"的火光尽在炉膛里,后者"亮"的火光冲天。所以说,"亮",火光无偏差照遍里里外外;"黨",光照一隅,颇有偏失。
"君子不黨",是孔子的赞同,君子要正大光明;"君子不亮,恶乎执"?是孟子的质疑,反对只照亮一隅而闇昧三隅。
"亮"和"黨"各取一部,即形成一个新字"高"。"高"字取象于"亮"的上部,取义于"光明高远"。《说文解字》理解有失误,错以为取象于"黨"的[冋]部,说"从冂,从囗",象臺觀高之形。
"从冂,从囗",由此联想到另一个常用字,"同"。"和而不同","君子不黨",孔子说的这两句话的意义密切相关,其中"同"与"黨"二字也颇有形似,细看便知皆"从冂,从囗"也。也就是说,"同"也是在铜鼎烧火,火光比"黨"更均匀更明亮,却依然没有普照表里,仍然不彻底不通透而有"黨"之意象,不类君子诚正之性,浩然之气。
"君子不黨","君子和而不同","君子不亮恶乎执"?"黨,同,亮"三字同源,都取象于不同程度的光明。取譬于君子心性受否蒙蔽。
《说文解字》曰:"蔽,蔽蔽小草也","从冂,从艸",与"黨同亮"三字形似,本义训盖覆也。《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心性越受蒙蔽做人做事就越不通,不通之辈最爱结黨。在哪里受蒙蔽就在那里结黨。
黨,心魔心障耳。古人所谓"黨",盖心性之言也,本义与当今政党殊不同科。然而不然,以论坛现象观之,心性受蒙蔽以至于目盲于象者最常搬弄铜鼎内死火冷灰,褊狭成私党,岂人性哉,非人性哉。
|